2020年高二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五 )


这种空间体现在三对不同的关系上 。 “共同记忆”是唯一的写作话题 , “三对关系”是可选择的空间 。 子女对应张爸爸 , 共同记忆是亲情;学生对应沈老师 , 共同记忆是师生情;市民对应吴市长 , 共同记忆是城市文化 。 只要选择其一即可 。 实际上也只能选择其一 。 因为三者之间是从不同角度切入的 , 既然是“沈老师” , 就不可能是“吴市长” , 也不可能是“张爸爸” , 可见无法像以往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选择其一”“呼应其它” 。 这是本次命题的一大特点 。
另外 , 题目要求从子女、学生、市民三个角度 , 任选一个角度来写 , “张爸爸”、“沈老师”、“吴市长”仅仅是各自对应的对象 , 他们的话也仅仅是子女、学生、市民的辅助、点拨和启发 , 而不是“共同记忆”话题的全部 , 否则就难以拓开思路 。 比如 , 张爸爸说 , 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 , 再忙我也要陪同孩子成长 。 若从子女的角度 , 当然可以赞同张爸爸的观点 , 但也可以大胆反对 , 甚至反思批判 , 挖掘写作空间 , 认为即使无法陪伴 , 也不会影响亲情;或者 , 过度陪伴 , 反而会消磨亲情;亲情与陪伴无必然联系 , 有时虽远隔千里 , 但依然相爱;反而有时近在眼前 , 却形同陌路 。 另外两对关系也同理 。
总之 , 敏锐发现题目的限制 , 努力拓展写作的空间 , 是每一次考试无法回避的任务 。
8、抓住不同角度 , 深挖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 。 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 , 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 , 待遇又好 , 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 , 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 。 小朱抓了一天螃蟹 , 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 不过 , 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 , 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 , 也是挺光彩的 。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 选好角度 ,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 不得抄袭 , 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
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分析:
一、对材料的分析
这是一个事例类型的材料 , 人物就涉及三个:小朱、小朱的父亲、小朱的母亲 。 我们从文字上简要分析一下这段材料:
小朱:“坦陈”自己的想法 , 表明了小朱对父母是很信任的 , 两代人是可以交流的 。 小朱的想法是:辞掉待遇又好、又体面的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的工作 , 回家养螃蟹 。 他的想法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提出来的 , 而是“酝酿已久”的 。 按照母亲的意见 , 小朱去体验了一天抓螃蟹 , 得到的收获是“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 “才”字 , 表明小朱以往对父母养螃蟹的辛苦有所了解 , 但未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辛苦 , 这次的体验 , 要比他想象中的养蟹生活要更辛苦 。 但是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 仍觉得发挥他作为大公司网络工程师的技术专长 , 认为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 , 而且他的心态很乐观 , 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 , 也是挺光彩的 。
父亲:心里是纠结的 , 培养小朱读大学 , 希望就是他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 待遇高又体面 , 不用回家务农;现在小朱提出辞职回家养螃蟹 , 跟他的想法出入太大 , 要是养螃蟹又何须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 , 辛辛苦苦那么多年读大学呢?这不是以往的读书都是白费了?他对儿子的想法感到不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