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二 )


叶圣陶说:“写作的根本是想发表的欲望;就像说话一样,胸有积蓄,不吐不快 。 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节约是一回事;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省下的东西,是刚刚好,让自己有倾诉的快感,让别人有情感交流的乐趣是另一回事...这样的话,还不如等学生从保存和策划到发表,从策划到发表和技术研究都重视起来 。 ”(1)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与生活密不可分 。 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这样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
理解生活是写作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 。 感受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关心,处处留心,逐渐磨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掌握思维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 。 多问几个“为什么”,往往可以一层一层剥开事物的表象,逐渐揭示出事物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 比如下面的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件事能说明什么想法和感受?这件事的性质是什么?这件事会怎么样?.....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 。 社会现象和自然生态大多包含一种哲学和一种理念 。 看到流水,我觉得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 看到飘落的花瓣,我想
“落红不是无情之事,化为春泥护花” 。 看到蚂蚁觅食,我觉得“多手多力” 。 当你看到孩子们嬉闹时,你会想到“天真”和“可爱”...我们应该及时冻结我们对生活的感知 。 写日记,写周报,写读书笔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 茅盾说:“身边总要有一支铅笔和一本本草书,随时写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感受到的……”多写日记,多写片段,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全景的方式审视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和理解生活 。 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物质和情感内容越丰富,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 。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受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描绘真实的事物,力求写实,这样作文水平才能提高 。
2.模仿创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通过不断的模仿,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 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取得明显效果 。 对于不喜欢写作的同学,要积极提倡模仿学习范文,培养自己的文笔 。 即使是模仿之初相对机械的,也要肯定 。
历史上很多作家都是模仿古人的写法,成为一代文风 。 例如,王波的名句“夕阳与孤独的齐飞,秋水同色生长”②就来源于于欣的“落花落月盖齐飞,柳与柳同色为春旗” 。 再比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和叙事来描写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一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司马迁《史记》善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 。
他们都是秦亡之战的风云人物 。 司马迁写道,陈涉在起兵之前说:“群臣会更好!”项羽道:“他可以代替!”刘邦说:“桀夫人!君子应该是这样的 。 ”三个人的独白凸显了他们不同的出身和性格:陈涉生来就是一个仆人,他的话语显示了他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强烈愿望;项羽出身名门,才华横溢 。 他敢于鄙视秦始皇;刘邦是个无赖,贪图享乐,看到秦始皇的奢华生活就忍不住流口水 。 这些手法被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模仿 。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 。 我们必须强调,在模仿和培养自己的文风时要创新 。 不要简单模仿,为了适应和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
3.先说后写,写成一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同学出口成章,但写作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 “口语是‘语言’,书面语是‘文字’,文字是语言,不能偏颇,所以结合 。 ”叶圣陶先生的这一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语与书面语的辩证关系,即书与文的关系 。 通过写作和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单词不理想、组织混乱和语法错误的缺陷,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 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说”更加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