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作文十大通病

初三语文作文十大通病
中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 , 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十种情况:
一、 察物不精 , 浮光掠影 , 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 。 树是各种各样的 , 一片郁郁葱葱 。 花也是各种各样的 , 五彩缤纷 。 ”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 。 空间有哪些树 , 树有何特征 , 有哪些花 , 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 , 都未能出来 。 不仅如此 , 它还未能扣住“雨”字 。 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
二、 语言干瘪 , 没有文采 , 行文不够丰满 。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 , 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 , 戴着眼镜 , 说话声音不大 , 总爱笑 , 我非常喜欢她 。 ”这段文字 , 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 , 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 , 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 , 显得比较平淡 , 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
三、 机械模仿 , 生搬硬套 , 没有创新精神 。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 ,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 , 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 , 早上才起 , 放学回来 , 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 。 ”这段文字 , 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 , “小立”改为“小站”外 , 其余文字几乎雷同 。 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仿作 , 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 , 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 , 以启发后 , 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 , 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 , 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 , 是值得赞许的 。 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 , 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四、 生造词语 , 适用语汇 , 令人劳神费解 。
例如:“我爸爸是位老师 , 对我的要求很严烈 。 ”“他人老心不老 , 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 。 ”心上第一句里的“严烈” , 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 , 属生造;第二句里的“多服几年务” , 把“服务”拆开 , 属割裂词语 。
五、 言重词复 , 不重推敲 , 不懂得锤炼字句 。
例如:“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 , 即左路、中路和右路 。 左路和右路 , 路途较远 , 走中路最近 , 所以左中右三路中 , 我们决定走中路 。 ”显然 , 这段文字嗦重复的地方不少 , 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 , 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 , 中路最近 , 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 , 那就简洁多了 。
六、 追求“文气” , 故作文雅 , 有哗众取宠之嫌 。
“太阳上山了”一句 , 本来非常通俗晓畅 , 也很简洁 , 可有人竟将其写成“一个圆圆射出金色光芒的红红的太阳 , 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 , 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文章应该通俗易懂 , 要“从活人的嘴上 , 采取有生命的词汇 , 搬到纸上来 。 ”同学位 应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示 。
七、 前后抵触 , 自相矛盾 , 不合思维逻辑 。
例如 , “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 , 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一句 , 既然前边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小孩” , 后边怎么又说“从小到大”呢?因此 , 前后抵触 , 出现矛盾 。
八、 孤立写景 , 无助主旨 , 为写景而写景 。
例如 , 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 , 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 , 看见天空阴沉沉的 , 好像满有‘脸愁容 。 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 北风呜呜地哭泣着 。 这时候 , 街上传来锣鼓声 , 爆竹连天 , 人们都在欢度春节 , 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 , 但开头这段写景 , 不但不能衬托主旨 , 相反牛头不对马嘴 , 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