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字几笔 趋怎么读( 四 )


“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是什么意思?实际是孔子想以一个小过错离开 。 微罪 , 小过错 。 谁的小过错?小过错发生在国君身上 , 作臣属的是不可以挑国君的不是的 , 孔子挑国君的礼 , 显然孔子礼上有错 。 这是孔子借故给自己找一个小罪名 。 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时大夫出走 , 都要记录在册的 。 鲁国史料中大夫辞官出走全有记录 , 特别是司寇以上的官 , 责任明确的记在个人身上 。
比如《左传·文公九年》:公孙敖弃国出走(注:公孙敖即穆伯 , 公孙侨如 。 )
经:公孙敖如京师 , 不至而复 。 丙戌 , 奔莒 。
传:穆伯如周吊丧 , 不至 , 以币奔莒 , 从己氏焉 。
又如《左传·宣公十八年》:鲁国逐襄仲(注:仲 , 即遂 , 东门襄仲 , 东门遂)
经:遂奔齐 。
传:冬 , 公薨 。 季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適立庶以失大援者 , 仲也夫 。 ”臧宣叔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 , 后之人何罪?子欲去之 , 许请去之 。 ”遂逐东门氏 。
又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武仲出奔(注:臧孙纥也称臧纥 , 臧武仲 。 )
经:“冬十月乙亥 , 臧孙纥出奔邾 。 ”
传:“乙亥 ,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 奔邾 。 ”
我稍稍介绍一下臧孙纥的出走 。 臧武仲司寇官职 , 本是一个极聪明的人物 , 敢作敢为 。 因替季武子家事出主意得罪了季氏家族及其一干人等 , 被季氏家陷害 , 才有“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 奔邾”之举 。 后来臧孙纥以防地“要君立后” , 鲁君应允后 , “臧纥致防而奔齐” 。 以下情节是:
将盟臧氏 , 季孙召外史掌恶臣 , 而问盟首焉 , 对曰:“盟东门氏也 , 曰:‘毋或如东门遂 , 不听公命 , 杀适立庶 。 ’盟叔孙氏也 , 曰:‘毋或如叔孙侨如 , 欲废国常 , 荡覆公室 。 ’”季孙曰:“臧孙之罪 , 皆不及此 。 ”孟椒曰:“盍以其犯门斩关?”季孙用之 。 乃盟臧氏曰:“无或如臧孙纥 , 干国之纪 , 犯门斩关 。 ”臧孙闻之 , 曰:“国有人焉!谁居?其孟椒乎!”
以上介绍鲁国这三人出走事件是告诉读者 , 当时各国对大夫以上官员任职、辞职、出走、被驱逐、被杀都有记载的 , 而且记录的文字是要仔细推敲的 。 孔子如果不找个理由辞职 , 就等于说鲁国朝政有问题 。 孔子挑国君的礼出走错在孔子 , 又不伤大雅 。 实际是孔子已经有离开的念头 , 只是找一个机会而已 。 在鲁国国君错在先 , 自己对鲁国朝政也失去了希望的情况下 , 以一个小过失离开 , 记录反倒不好做了 , 所以《左传》对孔子出走没做记录;所以孔子周游十余年后又召其回国 , 奉以国老 , 位列“大夫后” 。
孟子辞官离开齐国同样没有挑齐宣王的毛病 , 也没给自己找一个小过错 , 他是先辞官 , 然后缓慢地离开齐国 , 在途中还希望齐宣王回心转意重新召回自己 。
“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 , 至少在孟子之时就有伊尹“就汤”前曾“就桀”之说抑或有伊尹曾在“就汤”“就桀”二者之间摇摆过之说 。 这个传说与“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万章上7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同时存在 , 都出自孟子之口 , 该怎样理解?
读到孟子回答淳于髠说“虞不用百里奚而亡 , 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 , 削何可得与”我一下子想到当下有些人极力否定真正的孔孟之道的价值的现象 。 孔孟思想名世两千五百多年以来 , 不 , 向前追溯到四千四百年前的尧舜时代 , 孔孟思想正是尧舜以来古代先贤优秀的治天下理念的传承 。 如果没有这些先贤制定并传承下来的思想理念 , 就不会有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