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字几笔 趋怎么读( 三 )


?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 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 , 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 , 不欲为苟去:不了解详情的人以为孔子出走因为没得到祭祀的肉 , 那了解详情的人以为孔子出走因为祭祀不分送祭肉不符合礼仪规范 , 实际是孔子想以一个小过失离开 , 不想随随便便出走 。 知 , 了解详情 。 以 , 来 。 微罪 , 小过错 。 行 , 离开 。 乃 , 是 , 实际是 。 苟 , 苟且 , 随随便便 。
?君子之所为 , 众人固不识也:君子做的事 , 众人本来看不透的 。 之 , 放在“君子”与“所为”这个主谓短语之间 , 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 。

12.6[解读与点评]
淳于髠在《孟子》中两见 , 此番是孟子辞官后淳于髠与孟子的一番对话 。
“先名实者为人也 , 后名实者自为也”就是把授予的官阶称谓与实际职权相符放在先考虑是为了给人看 , 使任命明确了 , 使名正言顺了再做事 , 这是想做事;把授予的官阶称谓与实际职权相符放在后考虑是为了自己 , 得着实惠就是了 , 不要什么名正言顺 , 不跟国君要名分 。 那么孟子是为人还是自为呢?“夫子在三卿之中 , 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这个对话表明 , 孟子辞职不干了 。 “先生您位居三卿的中位 , 授予的官阶称谓与实际职务还没有对上对下形成影响就离去” , 从淳于髠的话中我们可以捕捉这样的信息 , 孟子在离开齐国前被任命的是亚卿 , 这个任命发生不久 , 板凳还没坐热呼呢孟子就辞职了 , 而且淳于髠认为孟子辞职的重要原因与“先名实”“后名实”有关 。 名实实际就是名实相符 。 名是官衔 , 实是行使职权 , 孟子在“名实未加于上下” , 就是这项任命在齐国国君和朝廷上还未形成印象、当然更没形成影响的情况下就辞官不做了 。 孟子没有私心 , 当然不会是“后名实”那种情况;孟子辞官与“名实”没有一点关系 。
孟子是不是学处在低级的职位不以才能侍奉品行差的人的伯夷 , 孟子没明确说;是不是学五次听从商汤使唤五次听从夏桀使唤的伊尹 , 此时孟子年龄应该七十多了 , 应该学不了伊尹;是不是做不嫌弃卑劣的君主不拒绝低级官位的柳下惠 , 看来也不是——亚卿之位不低 。 孟子既不做伯夷 , 也做不了伊尹 , 还不做柳下惠 。 孟子辞职并未说出理由 , 也没能像孔子那样给自己找个小过错——这不是孟子的风格 。 “君子亦仁而已矣 , 何必同”——“君子做到与人相亲相爱就是了 , 何必要用相同的处世方法”实际表达了孟子辞职的态度 。 孟子辞职的原因不只是淳于髠提到的名实 , 齐君给了孟子利益 , 给了官位 , 但齐君没有采纳孟子的重要建议 , 没有给孟子施展政治抱负的空间 。
淳于髠对孟子的做法不能理解 , 认为这样做“无益于国” 。 淳于髠通过提到“鲁缪公之时”的现象提出了“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 真是这样吗?孟子用百里奚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驳斥了淳于髠 。
淳于髠说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 , 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 ,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 引出“有诸内必形诸外 , 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 。 是故无贤者也 , 有则髡必识之”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淳于髠绝对化看问题 , 否定世有贤者存在 。 从接下来孟子拿孔子辞职的事来回答看 , 孟子认为淳于髠仍然只看到了事物表象 , 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不是必然的 , “为其事而无其功者”大有人在 , 因而淳于髠的“无贤者”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 孟子举孔子辞职的事例意在表明 , 我孟子为什么辞职是常人理解不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