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丝竹之乱耳里蕃的意思( 五 )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 。真是陋室不陋 。
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 。第三层(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
修辞
⑴托物言志的写法
⑵反向立意的构思
⑶对仗工整,押韵
⑷采用类比与起兴的手法
⑸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无丝竹之乱耳里蕃的意思


网络配图
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 。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 。
“铭”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陈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 。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 。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
选自《全唐文》 。室成之后,由书法家柳公权书《陋室铭》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 。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 。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
赏析二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 。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 。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