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有哪些传统风俗

正月十五有哪些传统风俗

正月十五有哪些传统风俗


正月十五传统风俗有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吃元宵、踩高跷、走百病、逐鼠等 。
1、赏花灯: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 。到了元宵节之夜的夜晚,人们举烛掌灯,结伴而戏 。特别是明清时期,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 。
2、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由谜语发展而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的 。
3、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备受各民族的崇敬与爱戴,一直被视作中国五大瑞兽之首 。
4、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传统习俗,元宵也叫汤圆,意味着一年到头团团圆圆,汤圆的馅很多,不同的口味可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
5、踩高跷:这是元宵节一种高难度的活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种活动 。
6、走百病:这是元宵节一种信仰的活动,很多人结伴而行,在墙边或者郊外,目的是祛除百病 。
7、逐鼠:正月十五人们在墙边,锅台上,放上一些吃的,主要是养蚕的家,驱逐老鼠,不要再吃蚕宝宝 。
正月初十五有哪些风俗
正月初十五有送孩儿灯、舞狮子、猜灯谜、吃元宵等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传统习俗,元宵也叫汤圆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

1、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幸福美满,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寓意是祝愿女儿孕期的时候平安顺利 。


正月十五有哪些传统风俗



2、舞狮子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 。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狗或者其他瑞兽(如貔貅、狮子)的样子,作出各种形态动作,以图喜庆与吉祥 。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


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


正月十五有哪些传统风俗



4、吃元宵

吃元宵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在元宵节进行,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关于元宵食俗,曾有过一些有趣的传说 。一说在嫦娥奔月后,其夫思妻成疾,终得仙人指点,于正月十五用米粉作丸,叫嫦娥名,终于与嫦娥相聚 。
5、踩高跷

正月十五踩高跷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之一,也是有悠久的历史和起源的 。在民间的文化传统中,正月十五踩高跷是很重要的一个活动 。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表演者脚踩高跷,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

在民间的传统活动中,踩高跷是有特殊的寓意的 。家家快乐,踩高跷,步步登高的习语,带有着美好的寓意 。

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

【正月十五有哪些传统风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