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爱岗敬业是什么意思 敬业是什么意思( 二 )


后稷尝百草,教民稼穑
“敬业”精神的原始基因
众所周知,河东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地 。时至今日,农业仍是政府极力关注的重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只有亲力亲为方能真正知晓与体悟 。可是在远古年代,当中国农耕始祖后稷“恩文配乎天,树八百年王业之本;率育命之帝,开亿万世粒食之源”时,其中的“敬业”精神又多么令后昆感佩!《史记·五帝本纪》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稷山县志》也载,“稷是为古梁地,背藐姑,右玉碧,据稷峰为障,连汾水以为襟,俗尚淳朴,勤稼穑”,足见后稷教民稼穑之勤勉 。
相传,稷在年少时就善于观察自然,勇于尝食百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发现了草苗中凡结籽见粒的一些植物食用后可以替代猎物、鱼虾和野果来充饥 。他想把漫山遍野的东西都尝一遍,看什么能吃,好为大伙寻些食物 。树上结的,地上长的,他都放在嘴里尝一尝,品一品,就这样渐渐给大伙找着了水果和蔬菜 。稷下了决心,尝尽天下所有的草木果籽,再为大伙找些能做主食的粮种 。
于是,稷领着稻、黍、麦、菽、麻等五人出发了 。稷不管见到什么草籽,都要捋下来放在嘴里嚼一嚼,品品味 。特别是对那些长得饱满的草籽,嚼得更碎,品得更细 。他觉得好吃的,就让稻、黍、麦、菽、麻去采集,按颜色品种分别装在五条袋子里 。
就这样,他们周游四方,选采草籽,慢慢把五条袋子也都装满了 。这天,他们站在山顶上,俯视山下,只见有五条山谷,山泉涌流,土肥草绿,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稷又望了望那五条装满各样草籽的袋子,对他的五个侍从说:“要使人们永远不挨饿,单靠采集野粮是不行的 。必须学会耕种 。现在这座山有五条谷,土肥水足,你们每人可选一条谷,把你们袋子里的种子种下,精心管理,细心观察,摸索出种庄稼的经验 。然后大家都照着那样种植,这样我们才会永远不挨饿 。”
稷说完,他的五个侍从各选一条山谷,在临水的地方砍草开荒,播下种子,干了起来 。稷一面精心管理自己种的庄稼,一面指导稻、黍、麦、菽、麻的耕作 。就这样,他们在山上住了三年,备受艰辛,摸准了各种作物生长的习性,总结出一套耕作经验,然后教人耕种 。
从上述传说中,足见后稷及河东先民的爱岗敬业、敏事而行的人格风范 。
“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敬业”精神的躬身践行
众所周知,《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极有价值和具有广泛影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高侯里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好学不倦,聪敏多智,七岁能读《左氏春秋》 。有一次,他和一群儿童在庭院玩耍,一童失足掉进水缸,群童惊散,唯有司马光急中生智,以石击缸,缸破水流,儿童得救,被世代传为佳话 。他二十岁中进士早科,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禧元年九月卒于相位,享年68岁 。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 。元祐三年正月,宋室在国葬大礼安归祖茔——夏县涑水南垣之晁村 。
司马光自幼笃学好史,胸怀大志,广泛借阅收集大量史学书籍,痴迷于史志的研究整理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司马光为编纂好这部鸿篇巨制,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 。宋神宗允许他借阅“集贤”“昭文”“史馆”三大书库的所有书籍,并特许可借阅“龙图阁、天章阁及秘阁”的藏书 。宋神宗还将自己私藏的两千四百余卷书献出来,供司马光参考 。除此之外,司马光还参阅了大量的野史、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等资料,共222种,计三千多万字 。司马光学风严谨,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为自己规定,每三天修改一卷 。一卷史稿四丈长,平均一天修改一丈多,若遇事耽搁了,事后必须补上 。他著书时常常熬到深夜,五更起床继续伏案,天天如此 。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时间,开始编写时司马光48岁,编完时已是67岁的老人了 。这19年,司马光“秉烛至深夜,警枕破黎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