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 。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么实 际意义 。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 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 。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 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 。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 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 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 。
- 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 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
- 3.网络层(第三层,层 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
- 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
- 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一、交换机和路由器
“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 ATM 直至电话系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 。其实交换一词 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 。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 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 。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 。
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 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 。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 。
由此可见,交换机内部核心处应该有一个交换矩阵,为任意两端口间的通信提供通路,或是一个快速交换总线,以使由任意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从其他端口送出 。
在实 际设备中,交换矩阵的功能往往由专门的芯片(ASIC)完成 。另外,以太网交换机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换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的大 流量数据不会使其产生拥塞,换句话说,交换的能力相对于所传信息量而无穷大(与此相反,ATM 交换机在设计上的思路是,认为交换的能力相对所传信息量而言有限) 。
虽然以太网第二层交换机是基于多端口网桥发展而来,但毕竟交换有其更丰富的特性,使之不但是获得更多带宽的最好途径,而且还使网络更易管理 。
而路由器是 OSI 协议模型的网络层中的分组交换设备(或网络层中继设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 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