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布依族的习俗( 三 )


布依族的婚礼
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 。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 。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 。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 。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 。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 。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 。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 。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 。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
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 。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 。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 。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

布依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布依族的习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布依族传统节日除大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个别地方有“撒秧粑节”,“小年”,"腊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也过汉族节日 。
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过大年(即春节) 。从除夕过到十五 。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 。云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须吃鸡肉稀饭,民间称血米粥 。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饭前仪式,相认的双方饭前仪式必须完全一致 。年节期间还要举行许多娱乐活动 。
跳花会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举行 。“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 。每逢节日,小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 。热心的阿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寨,从那看不见的半山腰,赶到跳花会地点,那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地,旁边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北面是满含花苞的桐树林 。那里到处是人喊马嘶,笑语喧哗,少说也有几千人 。牛皮大鼓迅雷般地响震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加上锵锵的饶钹声,令人陶醉!场上,男女青年这时一群,那里一堆,翩翩起舞,唱着古老的歌,歌声美妙,舞步轻盈,坐在河岸边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又是一番风味 。紧靠着桐林边,搭着一个台子 。那里在表演精彩的布依戏,内丰富多彩,整个草坪上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气氛 。他们唱呀跳呀,不知不觉太阳就落到坡背了,晚霞撒在桐林的花苞上,人们依依不舍地骑上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草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