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如何计算的?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
。
三伏天如何计算
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入伏,夏至后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出伏 。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三伏天30天,有些年份三伏天40天的情况 。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是一年夏天当中最闷热潮湿的一段时间 。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怎么计算?
三伏天的日期并不固定,一般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三伏天从夏至开始之后的第1个庚日开始算,一直到第3个庚日,被确定为初伏的入伏时间,第4个庚日被确定为中伏的入伏时间 。
如果第5个庚日出现在立秋之前,末伏就要从第6个庚日开始算,也就是说中伏不是10天而是20天 。如果第5个庚日出现在立秋之后,则这一年三伏天是30天,末伏的开始时间就是第5个庚日 。在末伏时间计算上,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才是末伏开始 。
由计时历法得到六个庚日,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和庚申日 。每隔10天一次轮回 。
三伏天怎样计算
其实每年的入伏时间并不固定,我们所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分别对应“一伏、二伏、三伏”,一般情况下一伏(初伏)的天数和三伏(末伏)的天数都是10天,而中伏(二伏)的天数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
虽然每年的入伏时间并不固定,但一般都会在7月11-7月20日之间的某一天,并且多数情况下7月7日之前入伏比较多,7月18日之后入伏比较少 。首先必须明白传统的入伏时间是根据干支纪元日计算而来,也就是有天干庚的就叫做庚日,古人根据天干地支的法则来推算日期,通常天干为10天一个轮回,这样天干庚一个庚日的周期变为10天 。
我们老祖宗传下入伏依据“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说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为一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二伏(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末伏) 。
推荐阅读
- 一年中的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
- 变质菠萝蜜吃了会怎样
- 有湿气的人怎么去过三伏天
- 三伏天怎样除湿气最好
- 湿气重的人三伏天有哪些表现
- 三伏天怎么排湿热最好?
- 干豆角晒干了怎么保存
- 汽车油液怎样判断是否更换
- 胡萝卜能放冰箱怎样储存
- 图片拼接在一起的方法 怎么把图片拼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