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种植技术


猴头菇种植技术


猴头菇人工裁培在各地已形成不同程度规模 。突出的问题是产蚤虽能达标,但高品位产品的比率不多,降低了商品价值,影响生产者经济效益 。要想生产出高档猴头菇,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猴头菇的种植技术吧!
种植时间安排
猴头菇属中温发菌,低温变结实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10℃~33℃,最适25℃~28℃ 。子实体生长12℃~24℃,最适16℃~20℃,高于25℃生长缓慢,低于12℃子实体变红 。根据其生物学特征,顺应自然气温的最佳生产季节,应以秋分((9月下旬)接种,至小雪(11月下旬)出菇1~2批,翌春再产一批菇 。
山区也可采取早春1月接种,加温发菌培养,3~4月份长菇 。
培养基配置
栽培原料应按无公害食用菌基质条件,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不含有毒有害菌丝的物质,添加剂含量不超5%,比较合理配方:
1、杂木屑4%,棉籽壳4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
2、棉籽壳82%,麦麸15%,石膏粉2%,磷肥1% 。
3、棉籽壳38%,杂木屑20%,种过银耳废筒20%,麦麸16%,玉米粉3%,磷肥1%,石膏粉2% 。配方的含水量60%左右,灭菌前pH6为适 。
栽培袋规格为春栽12.3厘米?2厘米,秋栽13.5厘米?6厘米 。装袋、灭菌、冷却按常规 。
优质母体培育
猴头菇菌袋通常打3~4个接种穴,为防止“病从口入”,接种时严格做到“三要求”:
1、袋温应降至28℃以下方可接种 。
2、菌种要预处理,即刮除表层老化的菌丝和已形成瘤状或珊瑚状子实体 。
3、选择晴天晚上或清晨接种,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接种后从菌丝萌发到培养成菌丝体大约20~25天,即可长满袋 。
管理上主要调节好温度,接种后头4天,室内温室以26℃~28℃为好,使菌丝在最适的环境中加快吃料,定植蔓延,造成优势,减少杂菌污染 。5~15天内,随着菌丝发育,袋内温度上升,袋温比室温高2℃,此时室温应调至25℃左右为好 。16天之后菌丝逐步进入新陈代谢旺盛期,应控制在20℃~23℃为适 。春季栽培气温较低,可采取加温发菌,促进菌丝正常生长发育 。秋季注意防止高温,发菌期要求室内干燥培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70%以下,而且注意避光 。
定向出菇诱导
猴头菇是好氧性菌类,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野外菇棚较为理想 。菌袋经过室内发菌培育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 。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把菌袋搬到野外阴棚内摆场,并进行搔去原菌种块表层,诱导定向整齐出菇,现有摆场常见3种方式:
1、搭架4~5层,集约化立体栽培 。
2、搭架1层,排放2袋 。1袋地面平卧摆放,穴口朝上,1袋平卧摆放架上,穴口向下 。
3、模拟露地香菇栽培,斜靠摆袋,或两旁筑埂,单袋平卧摆放,穴口向下 。
以上3种方式对比,第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形成立体,但保湿性差,易形成光头菇和萎缩菇 。后两种有利菇体形成刺毛,色泽较白 。因为猴头菇刺毛有明显“向地性”长势,但雨季畦床积水,通风不良时,易出现烂菇 。斜靠摆袋出菇期,不要轻易倒调菌袋,否则造成刺毛不顺势生长,变成畸形菇 。
种植环境控制
猴头菇要获得高品位的产品,长菇阶段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调节温度:菌袋下田后应从原来发菌期温度,降到出菇期最佳温度16℃~20℃条件下进行催蕾 。在适温环境下,从小蕾到发育成菇,一般10~12天即可采收 。气温超过23℃时,子实体发育缓慢,会导致菌柄不断增生,菇体散发成花菜状畸形菇,或不长刺毛的光头菇 。超过25℃还会出现菇体萎缩 。因此出菇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超过规定温度,可采取4条措施:①空间增喷雾化水 。②畦沟灌水增湿 。③阴棚遮盖物加厚 。④错开通风时间,实行早晚揭膜通风 。中午打开罩膜两头,使气流通顺 。创造适合温度,促进幼蕾顺利长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