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小程序未来将要如何发展?支付宝小程序该如何发展?( 二 )


小程序的单次时长在13分钟左右,频次密集,所填充的都是微信社交流量的碎片空间,分享、公众号和任务栏的三重入口导流解决了中小企业的信任问题 。
支付宝小程序是精品导向,初期只对企业开放,上线的都是工具、零售、生活服务、交通旅游、公益、金融、教育、医疗、政务等九大类目,未来才可能逐步向个人开发者开放,说明支付宝的金融背景在风控方面有更多顾虑 。
这也使得支付宝小程序与微信有着截然不同的KPI,分析负责人管仲的对外表态,大致可以提炼出三点,一是留存,二是交易频次,三是转化率 。
微信的自然留存是社交关系链支撑的,去中心化的用意很明显,占用的又是碎片时间,支付宝拉出首页收藏入口显然是希望用户认可工具属性中的积极变化,这种中心化的思路肯定是需要重点做留存的 。
在对外公开说法中,支付宝小程序特别推崇交易频次,其实更多是为了显示支付宝的场景配合能力,不仅拿出了信用免押、花呗分期,甚至与淘宝合作的拼购也做了小程序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流量都有一个向微信转移的过程,支付宝想用小程序改变这个态势,但工具型APP的定位讲究转化效率而不是广泛连接,在服务大多数人特别是目的性不那么强的用户上没有优势 。
小程序的特点是轻,快速衔接开发者和用户,反之,开发者和用户的尝鲜成本也不高,可能脚踩两只船,但最后还是会向活跃度更高的平台附集 。
支付宝小程序的最终形态可能并不符合蚂蚁金服的理想期望 。
去年8月以来的种种波折表明,支付宝对小程序的期望有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起初调门很高,行动谨慎,甚至摆出了道歉的低姿态,一年来发现小程序逐渐成为风口,心态又变得较为急躁,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10亿元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部分开发者已经拿到了这笔钱,具体策略则是垂直化,先抢一部分市场 。
无论微信还是支付宝,庞大流量带动的拉新成本都不高,但微信支配用户碎片时间的能力占优势,支付宝很清楚自己的短板 。
两年前微信就有50%的日均用户时长在90分钟以上,按照张小龙“用完即走”的产品理念,小程序走反向策略,日均用户时长在0-15分钟的用户占比达到8成,注重提升使用频率和强度,又严守本分,不对用户形成过多干扰 。
支付宝对用户时间和行为的控制不强,加上金融背景不能放手做游戏等小程序,所以一口气给出了7大入口、1个闭环、8大能力再加X场景,简称“718 X”模式,其中7大入口是扫一扫、搜索、朋友tab主入口、支付成功页、小程序收藏、生活号及卡包,产品策略从一开始就抓刚需,抓与落地服务的结合 。


支付宝小程序未来将要如何发展?支付宝小程序该如何发展?






典型的场景有两个类型:
一是基于交易,与支付宝合作的实体店在完成交易后给出支付成功页小程序,引导关注送券,再通过卡券提升复购,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翻版,但支付宝的用户目的性很强,后期触发小程序的频次和有效性都不高,支付宝又不敢在产品层面做强提示,小程序首页入口撤掉了推荐改为收藏和上次使用就说明了这一点 。
二是可以与芝麻信用和花呗深度关联的场景,支付宝小程序卖力做租赁、婚恋等场景,把万物皆可租,无押力等等口号喊得很厉害,只是想打腾讯信用被央行叫停的时间差,征信最终不可能只有芝麻信用一个平台,也不可能成为某些场景下的天然壁垒 。
支付宝小程序真正适合做的是差异化,比如某些有需求又没有商业化价值的场景,管仲此前举过一个例子,广州某家医院的产检小程序,用户都是孕妇,虽是刚需,场景单一,很难说是走在对抗微信的正确道路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