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为什么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在大量营养元素中碳、氢、氧是由大气和水供应,而氮、磷、钾却是要靠土壤提供的营养元素,然而多年来农田土壤中的养分现状是普遍表现为氮素肥力较低(占耕地65%),作物不施氮肥的产量只有施肥是最高产量的50%—69% 。从土壤中氮素的形态来看,绝大部分土壤氮素是有机态的,不能立即被植物吸收 。它需要土壤微生物经过分解才能被植物吸收 。真正能为作物当季吸收利用的有机态氮却很少 。土壤中氮素养分的特点是有机态的氮素含量多,而有效态的氮素数量少,一般土壤中的有效态氮只占土壤全氮的1%—2% 。磷、钾的状况也大同小异 。比如,土壤中磷的含量比氮素多一些,但有效态的磷和钾却只占土壤全磷全钾的很少一部分 。总起来讲,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相当大,而土壤中当季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却很少,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来调节供需矛盾,否则作物达不到理想的产量 。农业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施用氮、磷、钾肥以后确实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 。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氮、磷、钾养分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了 。总之,把“肥料三要素”归结为:
1、氮磷钾3种元素是作物需要量大,而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少 。为此必须经常通过施肥来调节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施用氮、磷、钾肥和含氮磷钾的复合(混)肥料 。
2、作物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他们是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施肥调整土壤养分状况,从而达到养分平衡供应的目的 。
3、“肥料三要素”虽是经验统计之说,但有它的科学含义 。从宏观来看,不能排斥钙、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的使用 。不能将“肥料三要素”误认为“植物营养三要素”,否则,那就错了 。因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仍是17种元素,而且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