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 , 香菇、黑木耳生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 , 该县研究黑木耳人造耳木仿生栽培技术获得成功 , 为农民大面积栽培黑木耳创造了条件 , 2004年 , 全县栽培代料黑木耳1700多万袋 ,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在生产过程中 , 由于农民掌握这一新技术的程度不一 ,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棒 , 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如何减少烂棒 ,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已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
1、烂棒原因分析
1.1 菌种选择不当 。有的菇农选择生长力不强 , 发菌缓慢的菌种 , 容易导致杂菌感染 , 发生烂棒 。
1.2 季节安排不当 。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 , 养菌期间温度过高 , 菌丝体内细胞质营养液流出 , 表现吐黄水现象 。出现吐黄水的栽培袋 , 袋内菌丝被粘液包围 , 生理活动受到限制 , 菌丝逐渐死亡 , 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他杂菌趁机感染 , 造成烂棒 。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 , 发菌期间气温低于20℃ , 菌丝生理活性低 , 发菌缓慢 , 不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 , 引起杂菌感染 , 导致菌棒腐烂 。
1.3 养菌期间管理不当 。春栽发菌前期黑木耳菌棒所处的室温较低 , 引起个别接种穴菌丝死亡 , 感染杂菌;发菌期间 , 气温又渐渐升高 , 加上菌丝体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 当气温超过25℃时 , 没有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 发生烧堆现象;另外发菌期间通风不良 , 致使菌丝活力下降 , 引起杂菌感染 。
1.4 排场时间不当 。在春栽试验中 , 有的菇农排场时间过晚 , 致使菌种老化 , 而排场时又遇见高温 , 导致菌棒腐烂 。
1.5 耳场未清理干净 。生产中使用旧耳场 , 在采耳过程中培养基、子实体及已受感染的塑料袋及其它污染物未清理干净 , 耳场未经过消毒 , 成了杂菌繁殖的培养基 , 引起菌棒腐烂 , 造成经济损失 。
1.6 出耳期间水分管理不当 。在木耳原基形成期 , 浇水过早 , 水进人划口内 , 造成感染 。
1.7 采耳过晚 。黑木耳子实体营养丰富且又是胶质状 , 采收不及时 , 子实体老化变薄 , 失去弹性 , 不但质量差 , 而且极易产生霉菌 , 造成流耳、烂耳现象 。
1.8 原料使用不当 。如该乡一部分菇农使用了白王牌熟石膏 , 而使用过该产品的 , 全部菌棒在通气时就出现软化 , 排场后就出现烂棒 。
2、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2.1 选好菌种 。选择菌龄在35—45天 , 发菌良好、菌丝洁白、生长粗壮、抗杂性强、产量高、耳片大、肥厚、颜色探的新科黑木耳菌种 。
2.2 科学安排栽培季节 。黑木耳栽培分春栽和秋栽 , 实践证明:秋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8月一9月 , 当气温低于30℃时接种 , 春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1月份左右 。
2.3 适温养菌 。黑木耳菌丝在发菌阶段需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 发菌温度在5—36℃之间 , 最适温度为24—28℃ , 秋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前期和春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后期 , 当气温起过25℃时 , 每天至少应给培养室通风2—3次 , 且晴天通风须在早晚进行 。另外春栽黑木耳在发菌前期 , 当气温低于20℃时 , 应给培养室加温 , 使培养室温度达到22—24℃ 。
2.4 管理科学 。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湿度和通风的要求是不同的 , 在木耳原基形成期 , 保持相对湿度在80%左右 , 并适度通风;在原基分化形成期 , 保持相对湿度80%—90% , 此时如果湿度过大 , 应立即停止喷水3—5天 , 耳基稍干后再浇水 , 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 为促进耳片快速生长 , 要坚持三干七湿的原则 , 加大通风 , 干湿分明 , 相对湿度保持在90%一95%之间 。
推荐阅读
- 葡萄植蔓为什么“瞎眼”
- 白兰为什么不开花
- 乌苏啤酒为什么容易醉
- 小麦拔节后为什么不能喷施除草剂
- 观赏鱼的体色为什么丰富多彩
- 树状月季为什么不开花
- “一炮轰” 浅谈玉米一次性施肥为什么不能解决全生育期不脱肥的问题
- 西红柿为什么不能和豆腐一起吃 西红柿宜和什么搭配
- 为什么黄瓜、菜豆等蔬菜播种后遇低温不易出苗
- 什么人不建议买二手车 为什么有人买二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