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客家地区也在立春后开始扫墓 , 到清明形成高潮 , 然而还延续到谷雨 。立夏过后扫墓谓“祭野鬼” , 因此客家人都习惯在立夏之前着手扫墓 。实在赶不及 , 就停下来 , 等到八月份再接着扫墓 。扫墓分别为家族和家庭两种 , 但无论扫众墓或是扫家基 , 过后都要设宴与房族中参与扫墓者共享 。这就是“食清明”习俗 , 其规模、丰薄视宗族及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
梅州地区客家人上坟当天清早 , 各房(家族)或全家老幼穿戴整齐 , 带上果品、茶酒、香烛、纸钱、大三牲(鸡、鱼、猪肉)及米棵 , 有的还请鼓乐师到场增加热闹气氛 。到坟地后 , 先将坟场四周杂草除净 , 把淋过雄鸡血的花纸放在墓碑额上 , 用石头压住 , 然后插好香烛 , 摆上供品 。之后 , 大家站在墓堂祭拜 。要先面对亡灵跪拜三次 , 行三献礼 。当中要献酒三次 , 每次都要将酒洒在坟前 , 再献上清茶 。拜毕 , 鸣放鞭炮 , 焚烧纸钱 , 最后再向亡灵跪拜一次即辞神 。
饶乎客家话中称大型扫墓为“醮盆” , 其他客家话称之为“醮地”或“醮墓” 。一般情形下 , 饶平客家各姓氏年年都有“醮盆”祭把活动 。而对于小型扫墓则称为“上香”、“拜山”、“铲地”、“债纸”等 , 多数客家话称之为“磕纸” 。清代光绪年问的《饶乎县志》记载 , 饶平的世家望族都建有饲堂 , 清明属于必举行大型祭祖活动的节B之一 。祭祖的“五牲”供品 , 每家每户出钱 , 由专人负责备办 。祭祖是以宗族为单位 , 集中到洞堂或远祖的墓上祭把 。除了敲锣打鼓、放铣、放鞭炮外 , 还有舞龙、舞狮、迎景、打八音、放烟花等活动 , 非常热闹 。祭祖结束后 , 或者是大家集中聚餐 , 或者把祭品分到各家各户 。
【客家人的清明节风俗习惯 客家人过清明节的风俗】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惠州的清明扫墓仍是一个家族一年中的头等大事 。当时的习俗就是扫墓要先挂血纸(染鸡血的纸钱)才能除草 , 拜了后土才能扫墓 。摆放供品也非常讲究 , 必须“莱前酒后饭排三 , 左鱼右肉鸡中间 , 水果糖饼两边摆 , 素菜靠前勿在边” 。在一些大姓氏家族的祭祖活动中 , 合族老少拜过祖坟后 , 在宗词大开选席 , 俗称“食征尝” , 最后各人领取“丁肉”和“拜山钱”回家 。
惠州清明的家庭拜山多为祭父母、祖父母等 , 由家庭兄弟确定拜山时间 , 规例较少 。家族拜山则是属于几房分支共同祭祖的 , 规例较多 。一般是由各房轮流做东 , 大家商量好时间、程序和祭把后的聚餐形式等 , 之后收集各房银钱 , 备齐三牲果品、茶、酒、烟 , 外加纸宝蜡烛、纸衣纸柜、鲜花、买钱等物 。拜山时先拜老祖(祖辈之祖) , 后拜嫩祖(祖辈);家族中的男人(包括媳妇)一定要参加 , 女儿、孙女等可不参加 。
拜山时间从二月二伯公诞始至四月八浴佛节止 , 但主要在清明节前后几天 。拜山要前往坟场 , 先除草培土 , 点燃蜡烛供三牲果品 。接着点香插香跪拜先人 , 最后焚烧纸钱纸衣纸屋等 。祭拜完后在墓顶压张纸钱(称“挂纸”) , 表示己扫过墓 。拜山时 , 如有旁观者(称“打吊望”) , 主家往往会赠送一些物品、饼食或红包等给他们 , 以让他们日后对墓地有所关照 。扫墓后回到家中要立即洗澡 , 换洗衣服 。现在惠州入过清明节的风俗程序也大为简化 , 虽然也去扫墓拜 , 但除了扫墓再也没有什么特别活动 。现在 , 在各自家里做馅耙的也比以前少多了 。
推荐阅读
- 关于清明节民间谚语汇总 有关清明节的谚语俗语大全
- wow穿越敌人的传送门怎么做
- 刚刚入手的原装大S写真图集和个人的小小感受
- 珍惜眼前人的句子有哪些?
- 吸引人的旅游宣传语
- 中年是多少岁到多少岁?
- 微信怎样拉黑一个人
- S208电话本
-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有何异同
- 贷款申请期限什么意思?根据借款人的情况会对贷款期限有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