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清明节风俗习惯 客家人过清明节的风俗( 三 )


清明日 , 惠州客家妇幼有佩戴香包习俗 , 用于避邪去秽;又有以葛蒲水洗澡和挂门柳的习俗 。此俗1949年以前较流行 , 其后少见 。清明节插柳习俗 , 其说法是“清明插柳 , 平安吉祥” 。因此 , 清明祭祖回来路上 , 大家都会都J顷手折大把柳条返回 。近年 , 惠州的桥西、龙丰等老城区居民 , 还有在家里门上插柳的现象 , 不过相对少见 。
陆河客家的扫墓组织形式有家庭的、小集体的和大集体的 。当地人称扫墓为“挂纸”、 “塞(祭的意思)坟子”和“上坟子”等 。扫墓时要把坟墓周围的杂草除掉 , 在碑记或“金盅” (装尸骨的盅)和“伯公爷“上面压上对折的草纸 。在坟墓的上方、左右要挂草纸条 。然后在墓前和“伯公爷”面前摆出三牲酒礼(祭品) 。三牲是指鸡、猪、鱼等 , 此外还带上豆腐干、糖果、水果之类的东西 。接着 , 点着香火和蜡烛 , 由一个人请神 , 带领大家进行祭拜 。烧草纸、阴币等物品 。然后就要燃放爆竹 , 随后还要辞神 , 扫墓仪式方才结束 。扫墓的人在回家的路上 , 被人们拦住要其分发糕饼或糖果 。
客家人过清明节的风俗
客家人是我国汉族中一个独特的民系 , 客家人在我国分布广泛 , 在客家人中流传着许多传统的文化色彩 , 在清明节客家人流行着扫墓挂纸和吃艾饭的清明节习俗 。
清明时节 , 春光明媚 , 万物萌发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在这天都有踏青游春 , 放风筝 , 荡秋千 , 并折柳戴柳回家的清明节习俗 。这源于春秋时期 , 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之推焚死在绵山柳树下的古俗 , 今已成为百姓踏青郊游、亲近大自然的习俗 。
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扫墓祭祖 。国家有关部门将清明列为法定节日 , 一方面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离乡工作的人回乡祭拜祖先 。
客家人素有敬祖的传统 , 在清明节对扫墓、祭祖尤为重视 。不过 , 由于客家人大多住在山区 , 加上讲究风水 , 坟墓多建在远处山上 。而清明正直春耕大忙 , 祖坟、家墓又多 , 一时祭扫不过来 。于是 , 客家人从农历正月初九便开始扫墓了 。先是远近各村的同姓宗亲 , 敲锣打鼓 , 挑着供品 , 组成浩浩荡荡的祭扫队伍 , 隆重祭祀开基祖坟墓 。接着是同村同楼的宗族 , 共祭高祖、曾祖坟墓 。最后是家庭祭扫近祖 。
而清明这天 , 只为烈士墓和无主孤魂祭扫 。各地客家人扫墓大同小异 , 在扫墓祭拜先人之前 , 客家人大多都会舂糍耙 , 做甜饭 , 买肉 , 置酒 。在清明节祭扫这天清晨 , 每家都宰杀一只公鸡 , 将鸡血滴在一张张黄表纸上 , 把鸡煮熟 。于是 , 全家老少挑着一应祭品 , 带上镰刀锄头来到祖先坟墓 。他们先割去坟墓周围的杂草 , 整修填土 , 再将滴了鸡血的黄表纸挂于坟头 , 压上泥块 , 这叫挂纸 。需要注意的是客家人崇拜土地、扫墓挂纸只能用土块 , 而不能用石头或其它东西压墓头纸 。随后 , 他们便在墓台摆上各种供品 , 焚香点烛 , 按长幼顺序拈香 , 向长眠地下的先人膜拜致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