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为什么药效不佳( 二 )


7.防治时机不当
植保防治 , 务必把握和抓住靶标的最佳防治时机 。即使相同的病虫草害 , 由于发育阶段不同 , 对于同一农药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 用再多的量也很难有好的防效 。所以 , 只有充分了解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和发展规律 , 在最合适的时间 , 有针对性的准确用药 , 才能保证好的防治效果 。例如 , 部分杂草3叶期前更容易防治 , 而有些杂草生长旺盛期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水稻螟等虫类害虫务必在虫卵孵化高峰期进行防治;防治菜粉蝶、卷叶蛾等害虫 , 最好上午喷雾防治;防治鳞翅目夜蛾类和部分螟蛾科害虫 , 最好傍晚喷雾防治 。
8.未对症防治
不同的病虫草害 , 需要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 。如果病虫草害诊断出现误差 , 对症防治就成了空谈 , 实践中 , 病害混淆、虫害混淆、病当虫治、虫当病杀、草做虫除的情况屡见不鲜 。如枯萎病与黄萎病混淆;叶霉病与灰霉病疫病混淆;果树早期落叶病、棉花红叶枯死病误诊为红蜘蛛为害;番茄青枯病造成死苗 , 误诊为根腐病或地下害虫咬根造成死苗;大豆田杂草菟丝子为害误当成根结线虫病来治 。
9.水质影响
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 。硬水含矿物质较多 , 偏碱性 , 如井水、矿区水、泉水等 , 稀释农药效果差 , 并且会降低或分解酸性农药的有效成分 。软水含矿物质较少 , 偏中性 , 如塘水、河水、溪流水 , 稀释农药效果更好 , 但如水质较浑浊 , 也会影响药效发挥 。
10.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湿度、雨水、光照、风、土壤性质等 , 不同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农药性能的发挥和实际的防治效果 。如二甲戊灵、乙草胺等除草剂 , 干旱时除草效果差 , 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时除草效果好;辛硫磷容易见光分解;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最好;气温在8℃以下 , 即使是灭生性除草剂也很难发挥正常药效;气温超过35℃时 , 雾滴水分容易蒸发、挥发 , 也容易引起药害发生和中毒事故;下雨天喷施农药 , 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 , 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无效;风大时 , 雾滴容易飘移、散失 。因此 , 在农药施用过程中 , 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 控制不利因素 , 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