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为什么药效不佳

种植户在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 , 经常出现防治效果不佳的情况 。在不明原因和未获得正确指导等情况下 , 他们常常会增加用药量、用药浓度、用药频率和重复用药 , 甚至选用高毒农药及其他禁用农药 , 以期达到预想的防治效果 。这样做不但增加了用药成本和人工成本 , 也给农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带来压力 。
笔者特别整理和总结出了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的10方面原因 , 以期种植户朋友共同探讨、研究和寻求更合理的途径和手段 , 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 。
1.施药器械落后
目前 , 国内的喷药器械还是以背负式、担架式为主 , 加上供药系统简单落后 , 跑、冒、漏、滴、堵等现象随处可见 , 并且常常造成雾化效果不均匀 , 喷雾质量较差 。此外 , 通常使用的高容量法施药 , 容易造成雾滴偏大且不均匀、大雾滴易流失、小雾滴易飘移和挥发、黏附性较差等现象 , 从而导致农药利用率低下 。
2.喷雾技术不到位
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发展在作物上都会有一个主要的危害部位或靶标 。对于触杀型农药 , 如果不能准确喷雾击中靶标 , 就很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內吸型农药 , 如果雾滴不能在靶标上均匀分布 , 也不会有良好的內吸效果 , 防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如防治红蜘蛛 , 最好使药液能够均匀地喷布到叶片背面(触杀)或叶片正面(内吸);防治玉米螟 , 应该心叶施药;防治飞虱和纹枯病 , 需要对准植株下部施药;防治纵卷叶螟、叶稻瘟、白叶枯病 , 需要注重上部叶片喷雾 。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为什么药效不佳】3.施药液量选用不当
施药液量 , 是指每单位面积农田所喷施的药液量 。我国目前的常规喷雾以高容量法、中容量法为主 , 用水量大 , 能均匀湿润 , 但真正在靶标部位或作物表面持留的药液较少 , 药液浪费、流失严重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植保理念 , 我们还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用水量 , 必要时还需添加合适的喷雾助剂(如有机硅类、矿物油类、植物油类) , 与喷雾器械(喷头)、农药制剂匹配使用 , 增加药液在靶标部位或作物表面的持留量 , 促进药效稳定发挥 。
4.药剂混用不当
通常 , 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施用 , 不但可以提高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和兼治效果 , 还可以避免或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 同时节省用户的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 。但是 , 农药混用必须了解掌握各类型农药的性质、作用和防治的对象 , 科学合理地复配混用 , 而不能混配乱用 , 否则可能不仅达不到防治目的 , 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如酸性农药与碱性农药混用时 , 容易改变农药物理性状、发生酸碱反应 , 造成农药降解失效 , 甚至引起药害 。此外 , 农药制剂混用时 , 必须注意混用方法(如母液法或二次稀释法)、混用顺序 , 尽量使用清洁水、现混现用 。
5.药剂自身因素影响
农药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剂型、作用机制、使用剂量以及加工性状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药效发挥;相同成分同等含量的不同剂型之间都会存在差异 , 各公司生产工艺和制剂生产能力高低不同 , 药效差异也很大 。近年来 , 热雾机、无人机、静电喷雾机等精准喷雾器械的兴起 , 对农药制剂的配套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6.靶标抗药性增加
近年来 , 病虫草抗药性日趋加剧 , 这对农药的施用量、施用浓度也提出了更准确的要求;农药施用量或施用浓度过大容易发生药害和更多残留 , 农药施用量或施用浓度过小则达不到防治效果 。如用药频繁的重要病虫草害 , 其抗药性常常是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增加 , 这会给植保工作带来很多难度和挑战 。因此 , 当靶标抗性增加时 , 如何匹配合适的农药用量 , 也是一个现实的植保技术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