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踩高跷、舞龙、划旱船、迎紫姑、送孩儿灯、扭秧歌、走百病、游龙灯、打太平鼓、逐鼠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是元宵节重要民间习俗 。中国大部分地方都会在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 。因为汤圆的寓意是“团圆”,所以每家每户在元宵节的时候都会吃 。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节目 。高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表演者把长木绑在腿上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最高的高跷达一丈多高,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欢声笑语,如履平地 。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赏花灯:在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宫中和寺院“燃灯供佛” 。从此以后,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就流传到民间 。
舞龙: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 。民间有值得庆祝的事情的时候就会舞龙,寓意五谷丰登 。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人们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是元宵节特有的民俗文化 。
划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在把竹木扎成的彩色船套在身上,在陆地上模仿船行的动作,再唱一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就是划旱船了 。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迎紫姑:紫姑,传说是民间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紫姑因为穷困而死,因为老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于是在有些地方,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叫送花灯 。就是在元宵节前,娘家将花灯送给新嫁出去的女儿,或者亲友送灯给新婚未育的人家,希望早生孩子 。因为“灯”与“丁”谐音,送灯就象征“添丁”的吉兆 。
扭秧歌: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地方不同,秧歌的风格也不太相同,分为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东北秧歌等等 。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烤百病、散百病、走桥等等,是一种消灾祈福的民间信仰性活动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夜里,妇女们相约出游,结伴而行,沿着墙边走,逢桥必过,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免祸,祛除百病 。
元宵节传统文化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不可缺少文化元素,要使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就必须赋予元宵节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元宵节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
元宵节的象征和寓意象征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团团圆圆 。同时,还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具止进入新一年的生广、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
唐代元宵节有什么风俗唐代元宵节有赏花灯、看歌舞表演、点燃等风俗 。唐代的首都长安实施宵禁制度,但在元宵节的前后三天,会取消宵禁的限制,以便平民百姓们出来赏花灯、看歌舞表演 。史料有载,唐朝人在元宵节当天,都会在自己的家门之前点上一根蜡烛 。普通人家点上一根蜡烛就够了,但是一些权贵们往往会借此来彰显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