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君子:即上文的“士大夫之族” 。
36、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 即看不起 。或作“鄙之” 。
37、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 。其:难道 , 表反问 。欤:语气词 , 表感叹 。
38、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常:固定的 。
39、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境)的国君 , 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
40、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 , 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
41、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 , 名襄 , 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
42、老聃(dān):即老子 , 姓李名耳 , 春秋时楚国人 , 思想家 , 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 。聃是老子的字 。
43、之徒:这类 。
《师说》赏析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 , 反复论证 , 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 , 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 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 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篇幅虽不长 , 但涵义深广 , 论点鲜明 , 结构严谨 , 说理透彻 , 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师说》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 , 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贞元十七年(801) , 辞退徐州官职 , 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 , 经过两次赴京调选 , 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 , 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 , 却发现科场黑暗 , 朝政腐败 , 吏制弊端重重 , 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 , 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 , 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 , 又“羞于为师”的观念 , 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 。作者对此痛心疾首 , 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 , 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
《师说》作者介绍韩愈 , 字退之 , 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因其郡望在昌黎 , 故世称“韩昌黎” 。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贞元十九年(803) , 因言关中旱灾 , 触怒权臣 , 被贬为阳山令 。宪宗元和元年(806)召拜国子博士 。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 , 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 , 上表谏迎佛骨 , 贬潮州刺史 , 后历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大力倡导古文运动 , 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张“以文为诗” , 作诗力求新奇 , 且多议论 。《全唐诗》存其诗十卷 。有诗文合编《昌黎先生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