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相如广成传舍翻译 舍相如广成传舍的翻译( 二 )


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 。’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 。
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
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 。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 。
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 。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
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 。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 。
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 。
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
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贤大夫,出使诸侯国,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 。此后秦国并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 。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 。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正如他在本传传末所论赞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 。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