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增产措施

【淡水白鲳增产措施】淡水白鲳又称淡水鲳 , 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 , 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 。因其具有肉质好、体型大、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耐低氧、易起捕、好垂钓等诸多优点 , 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普遍 , 是促使许多地方养殖单位和渔民致富的优良品种 。但大多地方是混养和套养的养殖方式 , 产量不高 , 效益不十分明显 。在实际养殖中 , 如何通过主养实现增产增收呢?

一、选好池塘 淡水白鲳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 , 喜群居和群游 , 适应性强 , 能耐低氧 , 适宜在较肥的池塘中养殖 。但它不耐低温 , 当水温降至12℃时 , 大部分鱼体失去平衡 , 在10℃时开始死亡 , 16℃才能正常摄食 , 最适温度为28℃~30℃ 。并且它喜生活在微酸性水体中 , pH值为5.6~7.4 。因此主养淡水白鲳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 , 以5亩~10亩为宜 , 水深2米~2.5米 , 池底平坦 , 淤泥较少 。要求水源充足 , 进排水方便 , 水质清新无污染 , 鱼种放养前10天~15天排干池水 , 整平塘底 , 挖去多余的淤泥(留下10厘米左右) , 修整塘基和进出水口 , 堵塞漏洞 , 清除杂草杂物 , 同时每亩用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进行干法清塘消毒 。另外每池配备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和水泵各1台 。

二、合理放养 同一池内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敏捷 。放养时间在5月底左右 。若放养越冬鱼种 , 规格以每尾50克~80克为宜 , 每亩放养600尾~800尾;如放养当年鱼种 , 规格以每尾15克~20克为宜 , 每亩放养800尾~1200尾 。搭配鱼类以鲢鱼、鳙鱼、草鱼、团头鲂、罗非鱼为宜 , 但一定要搭配鲢、鳙鱼鱼种 , 因为淡水白鲳食量大 , 排泄物多 , 水中浮游生物增长快 , 水质容易出现富营养化 , 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的鱼类 , 既能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 , 提高产量 , 又能改善水质 , 有利于淡水白鲳的生长 。所有鱼种下池前均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浸体消毒 。最好在鱼种下塘前10天 , 施混合堆肥培养好水质 。

三、科学投喂 淡水白鲳食性杂 , 饲料来源非常广泛 , 多种水生及陆生植物、各种瓜果皮、小鱼虾、有机碎屑、麦麸、豆饼、米糠、蚕蛹等农副产品和配合饲料都能快速吞食 , 有效利用 。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投入产出比 , 主养淡水白鲳要求投喂颗粒配合饲料 ,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在25%以上 。由于白鲳常栖息在水体中下层 , 因此颗粒饲料应制成沉性为好 , 便于尽快摄食 , 减少浪费 。投喂饲料应做到“四定” 。一是定时 , 在天气晴朗时 , 每天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各投喂一次 , 此时水温和溶氧升高 , 鱼摄食旺盛 , 以促使其养成定时摄食的习惯 。一般初次养殖时还要采取驯食的方法使其养成定点定时摄食 。二是定位 , 一般要池塘中应搭建食台 , 使鱼集中在食台上吃食 , 便于检查摄食情况、清除残饵和食场消毒 。三是定质 , 饲料必须新鲜 , 适口性好 , 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5%~35%左右 , 据专家推荐 , 可采用以下配方:鱼粉10%、大豆饼25%、菜饼25%、米糠10%、麸皮10%、混合杂料13%、矿物质2%、下脚面粉5% 。不可投喂腐败、霉变的饲料 。四是定量 , 投喂时做到适量、均匀 , 利于鱼类消化吸收 , 促进正常生长 。一般夏秋季节投喂量为存塘鱼总重量的3%~5% , 冬春为1%~2% 。在实际投喂时还应该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等情况灵活掌握 。投喂后鱼很快吃完 , 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较长时间吃不完 , 或剩余较多 , 则应减少投喂量 。一般以3小时~4小时吃完为度 , 傍晚检查食场时 , 应无残余饲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