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增产措施( 二 )



四、加强管理 在养殖中 , 水质管理最为关键 , 需要保持一个清爽的水体环境 。为防水体老化 , 在5、6月份每月注水一次 , 每次换入新水30厘米 , 6月~9月每半月换水一次 , 每次换水15厘米左右 , 保持水深在1.2米~1.5米 。坚持定期消毒 , 6月~9月每月使用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 , 以净化、消毒水质 , 减少水中过多有机悬浮物 。每半月在食场和增氧机处使用5千克生石灰(或2千克漂白粉)局部处理一次 。坚持观测水体藻相和藻类浓度 , 根据水色用无机肥或生物肥调节水体肥度 , 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35厘米 。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 , 晴天坚持凌晨和午后开机1小时 , 阴雨、闷热天气要充分利用机械增氧来补充水体溶氧不足 , 溶解氧应保持3毫克/升以上 。坚持早、中、晚巡塘 , 观察鱼类摄食、活动和水质变化等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 , 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当水温在18~20℃时 , 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三代虫病等 , 特别是小瓜虫病 , 易造成暴发性死亡 。此外 , 还会感染水霉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鳃鞭毛虫病、细菌性烂鳃病等 。如发现有病鱼 , 应及时对症下药 。但是在用药时 , 切忌用敌百虫 , 更不可用禁药孔雀石绿 。另外 , 要加强越冬管理 。淡水白鲳是热带鱼类 , 需要采取合适的越冬方式进行越冬保种或培育 。

五、灵活经营 一是轮捕轮放 。为调节好养殖密度 , 确保水体安全 , 并提高养殖效益 , 应根据市场行情和鱼体生长情况 , 适时起捕上市 , 尽可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池塘养殖淡水白鲳一般从8月初便可捕捞上市 , 有热水资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