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网络的组网技术及其应用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 , 利用ATM组建宽带Internet骨干网一般会经历三个主要技术阶段 。本文对这三个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 , 并以美国下一代Internet试验网VBNS为例加以说明 。
1 引言
众所周知 , Internet近年来在全球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 , 据统计Internet用户数已达6400万户 , 平均每月增加95万用户 , 平均每30min就有一个网络上网 。用户数的剧增、对带宽要求较高的WWW应用的普及导致网上流量持续增加 , 造成了网络拥塞 。为了扩展Internet的带宽 , 越来越多的Internet服务提供者开始采用ATM构造宽带Internet骨干网 , 同时也为将来在Internet上提供综合业务服务奠定基础 , 如何利用ATM组建宽带Internet骨干网?这是一个众人关心的问题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 , 利用ATM组建TCP/IP骨干网络一般会经历三个主要技术阶段 。本文将对这三个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 , 并以美国下一代Internet试验网vBNS(very high Bandwidth Network Service)为例加以说明 。
2 第一阶段:边缘路由(edge routing)
这是目前技术所处的阶段 , 所采用的协议或规范主要有三种:基于PVC的透明桥接(PVC bridging)、基于SVC或PVC的Classical Over ATM(RFC1577)和局域网仿真(LANE) 。前两种协议是由Internet的技术组织——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推荐的 , 后一种是由ATM论坛(ATM FORUM)制定的 。
2.1 基于PVC的透明桥接(PVC bridging)
透明桥接(transparent bridging)是一种将位于本地或远地的LAN网段加以连接 , 形成一个逻辑子网的技术 。在多个LAN网段的环境中 , 透明桥(transparent bridge)这一网络设备可以对LAN帧(LAN frame)进行过滤 , 只将帧传递到目的网段而不是扩散到其他网段 。它通过对每个LAN帧的源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进行检查 , 从而确定发出该帧的设备位于哪个网段并记忆下来 。以后 , 桥(bridge)就根据每个LAN帧的目的MAC地址将该帧传送到相应的网段上 。
图1显示两个带ATM端口的网络设备通过基于PVC的透明桥接(PVC bridging)实现两个异地LAN网段的互联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LAN帧要经过非凡封装(encapsulation)后才在ATM链路上传递 。该封装所遵循的协议是RFC1483 , 它定义了以太网、令牌环、FDDI的数据包如何封装到ATM信元中 , 从而实现传统局域网帧在ATM上的传送 。
采用PVC bridging技术在ATM上建立TCP/IP骨干网络非常简单 , 在异地的网络设备间建立ATM PVC连接 , 通过透明桥接便实现第二层的互连 。这种组网方法简单高效 , 互连在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上进行 , 可以达到很高的吞吐量 , 不足之处是PVC的数目随骨干节点数增加而呈指数增长 , 组网不够灵活 。
2.2 CLassical IP Over ATM (CLIP)
CLIP(RFC1577)是IETF推荐的基于ATM论坛UNI3.0/3.1信令标准的IP-OVER-ATM协议 , 其原理与TCP/IP网络中IP-MAC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相似 , 需在网络中建立IP-ATM地址解析服务器(ARP Server) , ARP服务器可以在ATM设备中或通过服务器软件实现 。属于同一IP子网的CLIP终端(client)向其ARP服务器提出IP-ATM地址解析请求 , ARP服务器返回CLIP终端所要访问的目的终端的ATM地址 , 源终端便通过ATM UNI3.0/3.1信令建立起与目的终端的SVC连接 , 实现与目的终端的通信 。与PVC bridging相似 , 每个IP包也需要经过非凡封装后才能在ATM链路上传递 , 其遵循的协议也是RFC1483 。
与PVC bridging相比 , CLIP是在IP网络层一级实现的 , 它屏蔽了下层物理网络的异质性 , 并且支持SVC(当然也可以是PVC) , 因而组网更灵活 , 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