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河蟹养殖成功的六大因素


河蟹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 , 且有“水中上品 , 汤筵佳肴”之称 。相比于其它淡水养殖品种 , 行情较好 , 利润空间大 , 所以养殖面积也是逐年增加 。但是真正每年赚钱的比例却很少 , 因此风险也是很高 。到底是哪些因素限制了河蟹养殖成功率?
一、苗的质量
众所周知近几年河蟹苗的质量越来越差 , 导致放苗密度无法控制 , 成活率低 。河蟹苗质量差主要表现为:1、亲本质量退化;2、扣蟹养殖技术落后 , 换水条件差和池塘老化问题没解决 , 只注重产量 , 忽略质量;3、营养缺乏 , 因防止性早熟苗(老头蟹)多 , 选择蛋白低的饲料投喂且量不足 。建议大家尽量选择自育苗 , “自家孩子 , 自己带” 。
二、过分依赖水草
一直以来河蟹养殖都是以水草的好坏来决定养殖是否成功 , 因此整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水草上 , 而忽略了河蟹生长 。比如早期为了长草降低水位 , 平均水深只能在50公分左右 , 甚至更低 , 这样就会导致水温变化大、水浑、长青苔 , 甚至严重的还会带来氨氮、亚硝酸盐超标 , 影响河蟹生长 。养殖中期 , 四周环沟的池塘为了坂田种植扁担草和轮叶黑藻 , 在坂田围网 , 直到六月底甚至七月份才拆网 , 让螃蟹上坂田 , 这样螃蟹在养殖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占整个池塘三分之一面积的沟中 , 而沟窄 , 水体流动性差 , 极易导致缺氧 。所以每年一到5、6月份水浑、草脏、暗缺氧等现象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 但是大部分养殖户朋友并没有意识到以上问题是沟中缺氧造成的结果 , 而是认为虫子和野杂鱼把水搅浑了或者是认为螺蛳放少了 , 错上加错选择了杀虫、杀鱼、大量投放螺蛳 , 致使缺氧、水浑、草脏现象更加突出 , 并且螃蟹还得受药物刺激 。
养殖中后期正值高温 , 此时是最需要水草的时候 , 可是有很多养殖朋友由于早期管理不当草没长起来或高温期缺氧腐烂 , 出现后期草少或没草的局面 。这时就有一部分养殖朋友感觉水草没了 , 螃蟹就很难养了 , 也不注重增氧稳水 , 而是盲目的去处理因没草带来的蓝藻、甲藻等问题 , 造成缺氧严重 , 螃蟹发病大量死亡 。其实这几年没草养出螃蟹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发现 , 只要解决缺氧问题 , 水草并不是河蟹养殖的必须品 。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个案例:2015年溧水区诸家圩有个王老板 , 两个塘 , 其中有个8亩的小塘7月份就没草 , 而且全塘都是蓝藻 。王老板没有杀蓝藻 , 也没有放弃 , 而是选择经常改底、解毒、调水 。结果螃蟹上市时 , 产量200多斤/亩 , 而且规格也不小 。前几天见到王老板 , 他还说:“我就知道螃蟹多 , 不然水质也不会那么难管理 。”
水草能养好当然对螃蟹养殖帮助很大 , 但是由于池塘条件和水源污染 , 水草的养护越来越难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地为了种草 , 而从管理上伤害螃蟹的生长 , 即使水草对养蟹来说很重要 , 但也并不是决定养蟹是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水草 , 根据池塘条件合理选择草种和种植方法 。
三、普遍溶氧不足
缺氧是河蟹养殖普遍存在的问题 , 一方面因为种草养蟹模式就是个缺氧的模式 , 水草产氧利用率低 , 大部分都跑到空气中去了且耗氧还厉害 。另一方面增氧机安装少 , 大部分池塘都没有增氧机 , 只有缺氧时才靠一些水泵增氧 , 而少数地区增氧机安装力度较强 , 养殖效益就很乐观 。河蟹养殖之所以不注重增氧机的安装 , 是因为土池养殖且塘大 , 受池塘条件限制因素较大 , 比如水源好换水条件好或池底淤泥少的池塘缺氧危害相对就较小 。但是这几年水源和池塘底质越来越差 , 缺氧危害也就越来越高 , 所以养殖成功率也越来越低 。也有一部分养殖朋友装了增氧机感觉效果不大 , 那是主要因为功率不够导致 。当然增氧机也不是万能 , 即使有增氧机其它管理方法也得跟上 , 比如苗种的选择 , 饲料的投喂和水草的管理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