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雨雪天气的水产养殖管理( 二 )



对于乌冰池塘 , 只能采取机械增氧和药物应急 。机械增氧可采取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池塘内部循环倒水增氧、引取河水和大水面水补水增氧、取含氧高的临近池塘水补水增氧等 。采用机械增氧要注意时间不可过长 , 导水量不可过大 , 尽量防止鱼类的应激反应 。使用化学增氧剂向池中快速、高效地增氧 , 以应急需要 , 效果较好 , 但因成本较高 , 只能用于抢救时使用 。紧急情况下 , 可利用增氧灵等化学药物进行增氧 。强氧净水剂是目前常用的很好的化学增氧剂 , 其他常用化学增氧化剂有过氧化钙、过硼酸钠、过碳酸钠 , 过氧化氢等 , 以备应急时使用 。采用化学药剂增氧时必须注意用量适度 , 不可过多 , 以免引起对鱼体的危害 。

为减少乌冰对池塘养鱼造成的危害 , 平时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定期对越冬池水的溶氧量进行检测:要保证每周检测一次 , 临近春节期间要每三天检测一次 , 春节过后要每天检测一次 。对溶氧低于5毫克/升的水体要每天检测一次 。

溶氧降至3毫克/升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1)生物增氧:有条件的地方破除乌冰 , 重结明冰 , 采取生物增氧方式 。破除乌冰面积要占池塘总面积的1/3以上 , 保证水下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氧;重新结明冰后要及时扫雪 。

(2)机械增氧:在采取机械增氧时应定期监测溶解氧和水温 , 当溶氧含量达到3毫克/升以上时应停止增氧 , 当水温降到2℃以下时 , 应立即停止注水 , 以免越冬鱼造成应激反应 。

(3)注水增氧:有外来水源的池塘 , 可采取定期加注溶解氧较高的新水增氧 , 如临近池塘水、江河水等 。如水源水溶氧较低可提高行程和落差 , 提高含氧量后再注入池中 。

(4)化学增氧:对于缺氧严重的水体 , 可采用化学增氧的方法 , 局部泼洒过氧化物等速效增氧剂 。但因药物价格较高 , 同时对水质影响较大 , 不宜长时间和大量使用 , 应作为短期急救措施 , 再采取其他补氧方法 。

加强疫病监测 , 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1)加强灾后疫病监测 , 提高防病意识;加大非抗寒品种的突发性、暴发性疫病的监测 , 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

(2)将防治疾病落到实处 。一是要及时捞出低氧造成的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尽量避免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 , 减轻死亡情况;三是适当使用水质改良、调控、消毒物质和治疗疾病药物 , 降低养殖鱼类的死亡情况;四是购置食盐、生石灰、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 , 冰雪融化后对养殖鱼类进行消毒处理 , 提高应对能力;五是加强养殖管理 , 提高养殖鱼类机体的抗性及防御能力 。

(3)防止水霉病发生 。水霉病是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上的常见疾病 , 容易造成大量鱼体死亡 , 危害特别严重 。

水霉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 , 5℃~26℃均可生长繁殖 , 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13℃~18℃ , 但不同菌株略有不同 , 有的菌株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生长繁殖 。此外 , 其孢子在自然水体环境中也广泛存在 , 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 , 完全没有水霉菌的养殖水体环境是不存在的 , 一旦有合适的寄生条件 , 就会在鱼体伤口上寄生 , 引起水霉病 。由此可见 , 冰雪强冷天气虽然造成水温大幅度降低 , 可能导致水霉菌难以生长繁殖 , 甚至死亡 , 但其游动孢子依然在养殖水体中大量存在 , 因此暴发水霉病的病原因素依然存在 。

温度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是影响水霉感染的重要条件 , 它强化了水霉对鱼体的感染强度和速度 。寒潮暴雪等强冷天气极有可能造成大宗淡水鱼类呼吸不畅、免疫力下降、机体损伤等 , 从而增加了水霉菌侵染鱼体的机会 , 提高了水霉病暴发的风险 。因此 , 冰冻雨雪天气来临时 , 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 防止水霉病的发生:①加强鱼类的防寒保暖、防冻防伤工作 , 加固越冬鱼塘上风处的防寒挡风棚等设施或在池塘中撒稻草 , 阻止池水上下对流 , 防止水温急剧下降;②加强鱼类秋季培育 , 投喂高质饲料 , 增强越冬鱼类的体质 , 增强鱼体的抗病力;③密切注意观察越冬池有无渗漏 , 若发现冰面塌陷 , 应及时补水;④经常测量溶氧 , 注意越冬池水体的溶氧变化 , 可以5天~7天测量1次 , 春节前后1天~2天测1次 , 以便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 如可在冰面上打冰眼 , 将增氧机固定在冰眼上进行增氧;⑤经常清扫冰面上的积雪和灰尘 , 保持冰的透明度 , 提高透光率 , 以促进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⑥塘内出现死鱼时应及时清理、消毒和掩埋 , 以免污染养殖水体与水霉菌在伤口上滋生;⑦在寒潮来临前和融冰后待气温平稳回升 , 尤其当水温达到5℃时 , 要及时采用杀菌消毒药物进行全池泼洒 , 同时改善水质 , 抑制水霉菌的生长繁殖;⑧对已经暴发水霉病的池塘 , 要做好隔离工作 , 防止水霉病的蔓延 , 同时用水霉病防治药物等进行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