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


1P网络通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推动全球信息业发展的动力 。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目的是以分组为基础,建设下一代公众网络,实现从PSTN网到IP网的平滑过渡 。利用IP网的优势节约投资和运营成本,开发新业务,在继续的基础上实现目前各个业务网络之间的互通 。他将在业务融合、用户终端控制、第三方应用集成中起重要作用,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 。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及终端类型,使得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业务需求 。软交换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实现了网络和业务的融合,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01 。5),答应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 。
1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也称为呼叫代理、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器,是一种基于软件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实体 。具体地说,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络上的软件来实现呼叫选路、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治理控制和信令互通(从7号信令到IP) 。
传统的程控交换机,根据所执行功能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4个功能层:呼叫控制层、媒体交换层、业务提供层、接入网关层 。这4个功能层物理上合为一体,软、硬件互相牵制,不可分割 。各个功能层处在一个封闭体内,他们之间没有开放的互连标准和接口,因此,增加新功能费用高、周期长,并且受到设备制造商的限制 。
如图1所示,软交换系统同样有4个功能层,所不同的是控制、交换、业务和接入这4个功能层完全地分离,并利用一些具有开放接口的网络部件去构造各个功能层 。因此,软交换系统是具有开放接口协议的网络部件的集合 。
接人层提供各种用户终端,用户驻地网和传统通信网接人到核心网的网关;传输层为各种媒体提供宽带传输通道,并将信息选路至目的地;控制层主要提供呼叫控制与处理功能和协议功能,业务提供功能和互通功能;业务层利用底层的各种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业务和资源治理 。
2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2.1 H.323协议
H.323协议标准是ITU-T的Study Group 16在1996年提出的,并于1998年2月修订第2版 。该标准是用于包交换网的多媒体通信的标准,用于不支持QoS的网络环境,这些网络构成当前企业的主要计算机环境,包括高速Ethernet、FDDI、令牌环网、ATM上的TCP/IP和IPX 。H.323是一个广范的标准,包括独立的设备、个人计算机嵌入技术以及点对点和多点会议系统 。H.323还涉及呼叫控制(callcontr01)、多媒体治理、带宽治理以及和各种网络之间的接口 。
H.323的实体包括终端、GateKeeper、GateWay、MC、MP和MCU 。各种基于H.323标准的系统包括IP会议电视、IP Phone、IP Fax、协同计算、远程教学、远程交互式购物、技术支持等,遵循H.323标准的各种多媒体应用产品可以保证其互操作的兼容性 。目前,H.323在我国应用广泛 。
H.323基于集中式对等结构,其优点是协议成熟,定义完全,设备的稳定性强,互通性较好,缺点是协议复杂,成本高,不能与No.7集成,不适用于组建大规模网络,且没有拥塞控制机制,服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效率和扩展性较差 。
2.2 SIP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1)是IETF提出的在IP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采用基于文本格式的C/S的工作方式,由客户机发起请求,服务器进行响应 。SIP独立于低层协议,采用自己的应用层可靠性机制来保证消息的可靠传送 。SIP非常类似于其他的Internet协议,采用分布式的呼叫控制与治理模型 。SIP协议最大的特点是仅需利用已定义的消息头宇段,对其进行简单必要的扩充就能很方便地支持各项新业务和智能业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充性 。此外,SIP还支持多种地址格式,包括E.164和URL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