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务和使用的角度看如何发展软交换

以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NextGenerationNetwork)是现在通信网络的研究焦点之一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开放、分层的体系结构,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发展方向 。经过数年的发展,软交换虽然在设备成熟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在部分运营商进行了商用,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普及 。原因何在?是系统价格问题?是承载网络的问题?还是没有“杀手级”业务问题?本文就个人近几年在此领域的工作所体会到的一些体会,发表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
1.呼叫建立前的预沟通问题
人们在基于软交换的体系架构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短短几年已经出现了众多的协议族,而且还在不断的演变之中 。但在软交换的系统里究竟能提供什么新的业务上,似乎就没有化足够的精力 。从软交换的比较成熟应用来看,几乎只是对原有TDM交换机的替代,并没有给人民带来更新更奇的服务感受,而且语音质量在初期比传统交换机差,所以最后变成的价格战 。
正是在业务上的挖潜不足,使得即使今天的软交换语音质量已经可以和传统的TDM交换机媲美时,人们还是对它布满怀疑 。此外,由于业务(交换)与承载网络的分离,传统运营商在如何进行故障定位和界定方面也十分头痛 。这样,就更使得软交换的发展非常困难 。
假如想让软交换能够发展起来,最要害的是要在业务上比传统交换机要有所突破 。自动电话交换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步进制、纵横制、程控交换机等阶段,交换机的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在通讯方式上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主叫方拿起电话听拨号音→拨号→等待对方应答→通话 。而作为被叫方更被动,从听电话铃声→通话 。后来增加了来电显示功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目前虽然可以采用了软交换技术进行电话通信,但对原来的通信模型还是几乎没有任何改进,所以目前的软交换系统还不会被人们认可 。
软交换怎样发展才会被人们认可呢?本人认为首先必须从人们通信的实际需求出发,重新设计通信模型,让人们体会到在此模型下给人们带来的新的通信体验和巨大便利,从而使运营商能够迅速发展客户 。
从人们通信方式来看,我们可以把通信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通话前的预沟通
2. 通话
3. 通话结束后的处理
在传统的电话交换模式下,我们比较忽略是预沟通的内容 。而在日常语言沟通中,假如我们预备与别人谈话(沟通),会关注一下对方的情况,比如说对方的近期情绪状况,在忙于哪些方面的事情,是否顺利……,见面后首先要看看对方的脸色(情绪状态),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可有针对性地预备一些内容,使交谈气氛融洽和有效率 。
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目前的电话通信方式,早期的电话,我们几乎无法知道对方的状态,只能在接通电话后问一句:“您现在说话方便吗?”,然后才能根据对方说话的口气进行相关策略,有时已经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在程控交换时代虽然可提供一些状态信息,比如免打搅、缺席服务 。但操作比较麻烦,状态信息治理困难(自己都不清楚在何种状态) 。最近,运营商又推出了彩信业务,改变了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回铃音,虽然不能了解电话主人的具体状态,但至少可以判定电话号码是否打对 。另外在移动电话中可提供用户已关机的状态,人们可以合理使用该状态,避免打搅 。而在固定电话里,实现类似功能是比较麻烦的,免打搅操作繁琐,拔电话线怕忘记恢复线路,摘机会有忙音噪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