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 。为此,本文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 。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 。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束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 。
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 。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粘结成块,不易飞散 。黑粉间夹着有丝状的玉米维管束残余 。还有的病果穗失去原形,严重畸形,成“刺猬头”状 。
雄穗发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其一,雄穗上单个小穗变为菌瘿 。此时花器畸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因受刺激而变为叶状,雄花基部膨大,内藏黑粉 。其二,整个雄穗变成一个大菌瘿,外面包被白色薄膜 。薄膜破裂后,黑粉外露 。黑粉常粘结成块,不易分散 。
早期发病的植株多数果穗和雄穗都表现症状,晚期发病的仅果穗表现症状,雄穗正常 。雄穗发病的植株,多半没有果穗 。
另外,玉米苗期还会出现多种全株性症状 。有的病株矮小,弯曲,叶片簇生,叶色暗绿,叶片中肋两侧出现黄白色条斑;有的节间短缩,植株矮化,叶片丛生,果穗增多,每个叶腋都长出黑穗;有的分蘖异常增多,以后每个分蘖顶部长出黑穗 。苗期症状多变而不稳定,可因品种、病菌、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 。
二、发病原因
(一)病原基数高
1.土壤带菌据调查,大部分病田为玉米多年连作,连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 。玉米连作,使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日积月累,造成土壤大量带菌 。
2.肥料带菌近些年,一些农民对病田的玉米秸秆处理不当,致使肥料带菌 。
(1)用带菌的秸秆饲喂牲畜,而丝黑穗病的厚垣孢子经牲畜的肠胃后仍可存活,致使粪肥带菌 。
(2)用带菌的秸秆沤粪,未经充分腐熟,孢子也仍有活力 。
(3)秸秆直接还田,虽然提高了土壤肥力,但使病菌随着植株全部还入了田间 。
3.病株处理方法不当调查发现:有的农户未能及时拔除病株;有的农户拔除的病株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有的农户只注意拔除发病雄穗,而忽视发病的雌穗;有的农户将病株随意放入牛栏 。这些做法增加了田间菌源量 。
(二)品种抗病性低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在同一接种条件下,高度感病品种病株率可达80%以上,而中抗品种不过50%—10%,高抗品种不过5% 。病田大多应用的是感病品种,如长单35号等,不抗丝黑穗病 。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造成丝黑穗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
(三)春季低温干旱在土壤菌量较多和种植感病品种的情况下,播种后的土壤温、湿度(土温又主要决定于播期)便成为决定病菌入侵数量的主导因素 。在地温13℃—35℃范围内,病原菌都能侵染,16℃—25℃为侵染适温,22℃时侵染率最高 。土壤湿度以中度偏干有利于侵入 。春播时如遇低温干旱,玉米出苗时间长,幼苗生长缓慢,会给病原菌创造更多的侵染机会 。此外,整地质量差,失墒块,也会导致土壤偏干,给病原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 。
(四)防治措施不力组织领导不到位,技术服务不及时,未能及早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造成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 。
推荐阅读
-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 防治玉米“白花叶病”
- 玉米要增产防治耕葵粉蚧很关键
- 如何用小米做爆米花
- 100斤玉米出多少酒糟
- 如何蒸排骨汤
- 秋季五类饲料不宜喂羊
- 玉米羹的做法和步骤
- 稻穗是指稻子的什么
- 肉兔饲料巧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