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S、IPv6、软交换和VoIP技术受质疑( 四 )


关于QoS
QoS是业内人士讨论的热点之一 。似乎有了QoS就可以解决Internet传输视频的难题 。笔者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 。目前QoS的主要对策是假设流媒体内容占少数 , 并给予优先服务 , 其实相当于网中建网 。这好比给俱乐部中一部分重要客户发放金卡 , 以示区别其他会员 。
但是假如大部分客户都持有金卡 , 那么其优先的特权也就形同虚设了 。视频流媒体与文件包的QoS机制完全不同 , 根本不可能合到一起 。当网络拥挤时 , 不重要的文件可以慢点送 , 甚至通过丢包来降低文件流量(TCP协议) 。文件包的QoS是基于个别包的层面(per packet base) 。但是视频流媒体不论重要与否都不能延迟 , 不能丢包 。因为一个断断续续的电影等于没有电影 。人们不可能因为少花了钱而只看半场电影 。
就像航空公司出售飞机票可分头等舱、经济舱等 , 头等舱保证座位 , 当飞机拥挤时 , 航空公司可以不卖折扣票 。但是不管什么价钱的票 , 只要上了飞机 , 就一定要确保同时送达目的地 。这里不存在“优先服务”的概念 。
因此 , QoS对视频流来说只有同意或拒绝服务 , 不能在服务中途降低品质 。流媒体的QoS是基于整体服务层面(per call base) 。当前QoS方案的先决条件是流媒体在网络总数据量中所占比例不高 。但随着网络服务向多媒体发展 , 网络传输内容不断向流媒体倾斜 , 届时必将破坏QoS的先决条件 。所以 , 现在看似有效的QoS技术为将来的网络崩溃预留了不可避免的祸根 。
过去人们曾认为ATM可以完善地解决QoS问题 , 因为ATM可以把用户数据分为5~6种 , 并实现端到端的区别对待 。作者认为 , 这种分法过于牵强附会 。信息数据只有两大类 , 即以机器为受体的文件包(Datagram)与以人为受体的流媒体(Streaming) 。通信系统中最早的电报网是处理文件包 , 后来的电话网是处理流媒体 , 现在的Internet比电报网复杂许多 , 但主要还是处理文件包 。未来的下一代网络将比电话网复杂许多 , 但主要是处理流媒体 。历史就是这样螺旋上升地发展 。文件包传输的最佳方式是尽力而为 , 并且要有准确无误的检错及重发机制 。
而流媒体的传输方式必须是用资源预留来保证连续性和低延时 。这需要两种完全不同的传输协议和硬件设备 。因此 , 建设真正有效的下一代网络其实就是建设最有效的视频网络 。只有单纯才能达到高效 。尤其是在未来芯片资源瓶颈的时代 , 更不容许为了照顾不足1%的文件流量 , 而影响到占99%以上的流媒体的效率 。至于文件的传输 , 理应继续让专为文件传输而设计的IP网络来承担 。
结论是:最彻底最有效的QoS , 就是流媒体独立成网 。
关于“IP为王”
笔者曾问许多同行一个问题:为什么未来网络将由IP一统天下?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说 。
下一代网络尚不存在 , 谁都没见过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把它想像成IP网络呢?
IP一统天下仅是IP技术厂商的一厢情愿 , 可惜许多专家都迷失了方向 , 错把IP当做奋斗的目标 , 而忘记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才是下一代网络的真正目标 。以前人们都说地球是方的 , 甚至8年以前大家还都一致认为“ATM+BISDN”就是下一代信息高速公路 。
笔者认为下一代网络的基本要求是:任何服务的功能和性能只能优于而不能劣于现在已有的服务 。
但是 , 有人花费10多年时间 , 试图把PSTN早已解决的问题搬到IP网上 , 发展VoIP电话 。IP专家们将网上的小块劣质视频看做先进的高科技 , 根本不敢想像如何把有线电视广播和高清楚电视搬到Internet上 。当前网民中流传着不伦不类的缩写数字符号 , 本身是对人类丰富多彩文化的嘲讽 , 但却被网虫们誉称为网络文化 。这些技术的服务品质不足以满足消费大众对下一代网络的需求 , 更谈不上开拓有价值的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