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寻呼“黑洞”的查找和优化( 二 )


对于现网中,空中接口中包含BCCH频点的控制信道一般采用FACCH SCH BCCH CCCH的配置,AGCH保留块数为1,则每个小区有8个寻呼子信道,一个51复帧长度为0.235秒,我们可以计算出两种寻呼方式可以支持的最大寻呼次数:
(1)采用IMSI寻呼方式,每小时可容纳最大寻呼次数为245106次
(2)采用TMSI寻呼方式,每小时可容纳最大寻呼次数则可达到490212次 。
因此,现网中是否存在由于寻呼信道拥塞导致无线寻呼“黑洞”的情况,我们只需要在话务报告中统计BSC发向每个小区的寻呼次数,对于寻呼次数偏高的小区,检查其控制信道的配置容量,并按照上述方法根据寻呼方式的不同,计算出该小区可以容纳的最大寻呼次数就可以知道是否存在寻呼信道拥塞的情况 。假如发向该小区的寻呼次数大于寻呼信道可容纳的最大寻呼次数,我们则需要增加该小区寻呼信道的数量,以满足无线寻呼的需要 。
2.无线覆盖质量
移动台处于覆盖盲区或者处于干扰严重的无线环境中也可能导致无线寻呼“黑洞” 。此时,MSC发出的寻呼消息就如石沉大海,没有寻呼响应 。由于无线寻呼过程中,MSC只知道移动台所处的位置区,并不知道移动台具体在哪一个小区下面,因此仅通过无线寻呼的信令流程无法判定哪一个小区存在覆盖盲区或者干扰严重 。这种情况在无线寻呼“黑洞”中最为常见,但也最难进行相应的优化工作,依靠大量的路测(DT)和拨打测试(CQT)也仅仅只能保证重点区域和路段的无线网络覆盖 。
为此,对这种情况我们使用了“CallAnalyzer-Roaming”信令测试软件并结合路测等多种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Call Analyzer-Roaming”信令分析软件的原理如下:
由于无线寻呼过程中移动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很难找到被寻呼的用户的具体位置 。但是通过A接口寻呼消息中对相同IMSI的其它信令流程进行关联,可以估计出存在“黑洞”的小区 。例如,我们发现一个寻呼消息没有寻呼响应,则在此条寻呼消息前后某段时间内进行信令流程的关联,用户可能在某个小区进行了主叫、位置更新、短消息发送等操作 。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可以估计移动用户仍在此小区内由于无线覆盖等原因导致寻呼无响应 。通过对这些小区中存在上述情况的次数进行排序,次数越多,则表明该小区存在“黑洞”可能性越大 。
3.SDCCH信道指配失败及拥塞
通过无线寻呼信令流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移动台收到寻呼请求消息后,会要求BSC指配SDCCH信道,BSC根据该小区SDCCH信道的占用情况要求BTS完成SDCCH信道激活,并占用该信道发送寻呼响应消息 。此时,假如BSC指配SDCCH信道失败或者BTS中SDCCH信道拥塞,都会导致无线寻呼失败 。
四、无线寻呼“黑洞”的优化
根据导致无线寻呼“黑洞”原因的分析结果,近期我们针对无线寻呼成功率较低的G34交换机进行了检查 。
1.寻呼信道拥塞检查
G34是900M大容量交换机,空中接口使用TMSI寻呼方式 。通过话务报告统计发现,寻呼次数最高的LAC区域为每小时7万多次 。检查该交换机下所有小区寻呼信道的配置如下:
(1)大多数小区采用FACCH SCH BCCH CCCH配置,共有8个寻呼子信道,每小时可容纳490212次寻呼 。
(2)部分微蜂窝采用FACCH SCH BCCH CCCH SDCCH/4 SACCH/4配置,共有4个寻呼子信道,每小时可容纳245106次寻呼 。
通过对该交换机下所用小区寻呼信道的检查,说明该交换机下的小区寻呼信道没有拥塞,而且完全能够容纳更多的无线寻呼 。
2.无线覆盖质量和SDCCH信道检查
在检查了寻呼信道拥塞的情况后,我们使用“CallAnalyzer-Roaming”寻呼分析软件对G34交换机下的所有基站的可能存在“黑洞”情况进行了排序和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对每条寻呼消息前后240秒进行信令关联,1小时内统计到的可能存在“黑洞”次数大于40次小区的信令统计如表1所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