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及防治

【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及防治】根结线虫病在各黄瓜产地分布较为普遍,它不仅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可以加剧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一直是菜农头疼的一种病害 。

在承德地区,随着日光温室及冷棚等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和种植年限的不断增加,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 。据2013-2014年承德县植保站调查数据表明,黄瓜根结线虫病在该县六沟镇、石灰窑乡的日光温室,特别是多年的老棚发生较重,棚室死苗率一般为11%-28% 。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及连续2年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相关试验研究,就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谈几点看法,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

一、症状

本病仅发生于根部,以侧根及须根最易受害,一般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症状 。根部受害后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瘤状根结初期白色而光滑,后转呈黄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乃至龟裂,严重时腐烂 。根瘤外观无病症,剖检根结内部,可见到比针头稍大的白色梨状体,为病原雌线虫体,也是确诊本病的一个标准 。病株地上部分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根部受害的加重,其表现为叶片发黄,似缺水缺肥呈萎蔫状,生长减缓,植株衰弱,结瓜不良,严重者植株发育不良,有的甚至全田枯死 。此外,感染根结线虫后,黄瓜本身对其他病害的抗性也明显减弱 。

二、病原

黄瓜根结线虫病由线虫纲的根结线虫属线虫侵染所致 。经放大镜观察,病原线虫雌雄异型,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根内,膨大呈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大小0.44-1.59毫米?.26-0.81毫米,解剖根结或根瘤则肉眼可见 。雄成虫呈线状,无色透明,尾稍钝圆,大小1-1.5毫米?.03-0.04毫米,主要生活在土中 。根结线虫以在土壤温度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时发育最适宜 。

三、传播途径

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或卵在土中越冬 。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幼嫩根尖侵入,直至发育为成虫,成为内寄生线虫 。在其取食的同时,分泌刺激物,刺激根细胞增大和增殖,形成根结或根瘤 。初侵染源为病土、病苗及灌溉水,远距离移动和传播则依靠流水、风、带病的种子、病土搬运、农机具沾带的病残体以及人的各项农事操作 。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土壤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 。根结线虫是好气性的,凡土壤潮湿、黏质土壤、结构板结等均不利根结线虫活动,故发病较轻 。反之,地势高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而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都适宜于根结线虫的活动,因而发病重 。

2.耕作制度与发病的关系 。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受害愈严重 。发病地如长期浸水4个月,可使土中线虫全部死亡 。

3.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 。根结线虫适宜的繁殖温度是25℃-30℃,低于5℃或高于40℃则活动较少,在55℃条件下持续10分钟则可致死 。一般来说,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湿度条件也适合根结线虫,适宜湿度40%-70% 。

4.耕翻与发病的关系 。根结线虫多分布在土表层下20厘米,特别是在3-9厘米内最多 。因为病原线虫的活动性不强,而且土层越深透气性越差,不适宜于病原线虫生活 。如将表层土壤深翻后,大量虫体从上层翻到底层,不仅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的虫源,同时耕翻后表层土壤疏松,日晒后易干燥,不利线虫活动,虫源也相对减少 。

五、防治方法

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

1.轮作 。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线虫量,减轻病害的发生,若能实行2-3年轮作,效果更显著 。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因禾本科作物不会发生根结线虫病 。无病土育苗和深翻土壤,也可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