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真实由来

虽然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实有依据的只有那么一个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是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 。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又正好是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称为“中秋” 。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了中秋节 。
另外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这是由于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便有了“团圆节”之称 。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真实由来】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真实由来


中秋节有哪些别称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 。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 。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 。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 。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真实由来


中秋有哪些风俗1、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2、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中秋节的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