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体病的防治措施

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
一、病原体 。弓形体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刚第弓形虫 。简称弓形虫 。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
二、生活史 。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 。猫属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 。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许多动物可以作为中间宿主,已知动物就有200多种,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包括人),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重复几次裂殖生殖后,形成大量的裂殖子,末代裂殖子重新进入上皮细胞,经过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吞食了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和乳汁而被感染 。速殖子还可通过皮肤和鼻、眼、呼吸道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各种昆虫也可传播本病 。在中间宿主各脏器的有核细胞中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滋养体和包囊 。在宿主细胞内有大量的裂殖子,见于慢性病例的脑、眼和肌肉 。
【猪弓形体病的防治措施】三、流行病学 。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 。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发病,猪发病多见于3-4月龄,死亡率较高 。
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粪、尿、乳汁、血液及渗出液,尤其是随猫粪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饮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1980年福建莆田某猪场就是因为养猫防鼠而暴发猪弓形体病 。速殖子也可能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及受损的皮肤而进入猪体内 。母猪还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现象很普遍 。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有些地方以6-9月份的夏秋炎热季节多发 。
从终末宿主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可存活100天至1年半,一般消毒药无作用 。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就丧失感染力,各种消毒药均能将其迅速杀死 。
四、临床症状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经3-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至40.5-42℃,稽留7-10天,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废绝,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 。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呼吸 。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 。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 。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 。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15天 。
耐过急性的病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
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虫病,表现为高热、不吃、精神委顿和昏睡,此种症状持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吃奶或畸形怪胎 。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 。
五、病理变化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内脏最特征的病变是肺、淋巴结和肝,其次是脾、肾、肠 。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增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 。全身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尤以鼠蹊部和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 。肝肿胀并有散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 。脾脏在病的早期显著肿胀,有少量出血点,后期萎缩 。肾脏的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 。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 。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脏局灶性坏死、淤血,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非化脓性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脏的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浆内、肺泡上皮细胞内和单核细胞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内,常见有单个和成双的或3、5个数量不等的弓形虫,形状为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