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梭菌病的防治

绵羊梭菌病包括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和羊黑疫等一些由梭状杆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 其临床症状极其类似 , 一般统称为羊梭菌性疫病 。这类疫病都具有发病突然 , 病程急促的特点 , 往往来不及救治 , 而且死亡率极高 , 兽医临床习惯称之为绵羊猝死症 。这类疾病症状与中毒相接近 , 很容易误诊 , 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
一、病原与流行
绵羊梭菌病主要由腐败梭菌、魏氏梭菌和诺维氏梭菌等感染所致 。这些细菌同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 , 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严格厌氧的大杆菌;这类细菌常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 , 是土壤常在菌 。该类细菌芽胞抵抗力很强 , 需用强力消毒药或相当高的温度方可消灭 。但繁殖体的抵抗力较弱 , 一般消毒药即可杀死 。
该病主要因绵羊采食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和饮水而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 , 此类梭菌在羊体消化道内繁殖比较缓慢 , 产生的毒素也很少 , 对羊体健康不构成损害 , 可长期存在于羊体消化道内 , 有的羊终生带菌而不发病 。但在不良外界诱因作用下 , 可导致此类细菌快速增殖 , 产生大量毒素 , 可在较短时间内使羊只发病 , 而引起突然死亡 。这类疫病多呈散发 , 常以个例出现 。在低洼潮湿地区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 , 多发生于春、秋气候骤变之时和牧草青枯交替之际 , 死亡病例多见于膘情较好的青壮年绵羊 。
二、症状与诊断
此类疫病都有突然发作 , 病程急促的特点 。最急性型的往往看不到症状 , 就死于圈舍内或牧地上 。急性型的可见羊体痉挛、卧倒抽搐、四肢划动、肌肉颤抖、眼球转动、口吐白沫或磨牙流涎 , 多在2-4小时内死亡;病程稍长一些的有时可见步态不稳、掉队离群、昏迷不食或者腹痛、腹胀、腹泻等 , 且羊只体温变化表现不一 , 有的正常 , 有的可升至41.5℃ , 最后衰竭而静静地死掉;死亡后的尸体腐败较快 , 可见腹部膨胀、被毛脱落、皮下淤血 , 胃肠粘膜脱落、肝肿大、胆汁充盈、胸腹腔有积液等 。此类疫病的症状和剖检变化非常类似 , 典型病例可见以下不同:
1、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感染所致 。其新鲜尸体可见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 , 尤其是胃底及幽门附近粘膜 , 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 , 其表面发生坏死 , 略低于周围的正常粘膜 。肝表面触片实验室检查时 , 可发现呈长丝状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
2、羊猝狙由C型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病羊刚死时肌肉表现正常 , 在8小时内肌间可出现血样液体或有气性裂孔 , 其体腔渗出液和脾抹片实验室检查可见魏氏梭菌 。
3、羊肠毒血症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病羊死亡一段时间后 , 肾脏比平时更易于软化 , 象脑髓一样 , 稍加按压即可破碎 , 切面如泥 , 其肾脏涂片实验室检查可见魏氏梭菌 。
4、羊黑疫由B型诺维氏梭菌感染所致 。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 , 使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肝坏死性变化明显 , 从表面可看到或摸到界限清晰的不整圆形 , 直径约2-3厘米的坏死灶 , 其涂片可见有两端钝圆的粗大的梭菌 。
三、治疗与预防
1、急性型病羊往往来不及救治 。对病程较长的病例 , 可试行对症疗法 。如可给予强心剂、镇静剂和大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也可灌服10%石灰水 , 大羊200毫升 , 小羊50-80毫升 。
2、在发病时给羊喂服呋喃唑酮(痢特灵) 。羔羊每次0.05-0.1克 , 每日二次 , 连用3-5天 , 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
3、在该病多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一黑疫五联苗 。在发病羊群中亦可紧急接种 , 具体方法按说明书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