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 ,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病多为散发 。该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 , 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当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等时 , 可引起牛发生本病 。
一、临床症状 。牛死前眼结膜充血、出血 , 呼吸困难 , 心跳加快 , 运动失调;死后肛门和鼻口有少量出血 。病程稍长的一般在数小时至2天内死亡 , 主要表现为高热 , 反刍停止 , 流涎 , 流泪 , 有粘液性鼻液流出 , 咳嗽 , 呼吸困难 , 卧地不起 , 最后死亡 。
二、剖检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 , 可视黏膜、浆膜出血;咽部及胸下组织水肿;腹部皮下组织有黄色浆液性浸润;胸腔内有淡红色胶胨样物质;心外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 心房、心室积有淡红色液体 , 血液呈暗红色 , 凝固不良;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脏、肺脏、肾脏、胃脏、脾脏均有出血 。
三、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 , 无菌采集病死牛的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病料 , 分别接种马丁血琼脂平板 , 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 长出圆形突起米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 。
将分离菌涂片、染色 , 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 美兰染色为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 。
经生化试验证明 , 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乳糖 , 产酸不产气;该菌不发酵乳糖、鼠李糖、麦芽糖、山梨醇 。经生化试验鉴定 , 分离菌为牛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对分离菌用环丙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丁胺卡那、罗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四环素进行了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 , 分离菌对罗红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具有抗药性 , 对其他7种药物都较敏感 。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 , 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 。
四、类症鉴别 。巴氏杆菌病因有高热、肺炎、局部肿胀以及死亡快等特点 , 易与炭疽 , 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相混淆 , 应注意鉴别 。
1、炭疽:炭疽病牛临死前常有天然孔出血 , 血液呈暗紫色 , 凝固不良 , 呈煤焦油样 , 死后尸僵不全 , 尸体迅速腐败;脾脏可比正常肿大2-3倍 , 将血液或脾脏做涂片 , 革兰氏或瑞氏染色 , 可见菌体为革兰氏阳性、两端平直、呈竹节状、粗大带有荚膜的炭疽杆菌 。而巴氏杆菌病则没有上述病理变化 , 可见菌体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浓染的细小的球杆菌 。
2、恶性水肿:多发生于外伤、分娩和去势之后 , 伤口周围呈气性、炎性肿胀 , 病部切面苍白 , 肌肉呈暗红色 , 肿胀部触诊有轻度捻发音 。以尸体的肝表面做压印片染色镜检 , 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 。
3、气肿疽: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牛 , 肿胀主要出现在肌肉丰满的部位 , 呈炎性、气性肿胀 , 手压柔软 , 有明显的捻发音 。切开肿胀部位 , 切面呈黑色 , 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 。肿胀部的肌肉内有暗红色的坏死病灶 。由于气体的形成 , 肌纤维的肌膜之间形成裂隙 , 横切面呈海绵状 。实验室检验 , 气肿疽梭菌菌体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 , 气肿疽在我国已基本上得到控制 。
五、防治措施 。发现病牛立即隔离治疗 , 丁胺卡那霉素用药量15毫克/千克体重 , 上下午各颈部肌肉注射1次 , 连注4-5天 。亦可采用大剂量的四环素等抗菌素静脉注射 , 或采取病愈牛血液加抗凝剂静脉滴注 , 每日1次 , 连注4-5天 。
推荐阅读
- 年贵妃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敦肃皇贵妃年氏叫什么
- 兔的魏氏杆菌防治措施
- 治鸡大肠杆菌病何时给药
- 獭兔常用疫苗免疫程序
- 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 意大利姓氏
- 兔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 羊传染病:李氏杆菌病
- 杨氏之子中心思想 杨氏之子中心思想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