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vs翻盖——从外形看设计原理

声明:
1.本人不是做手机的或者修手机的,也不是“玩家”,用过的手机也很有限,所以仅代表个人很片面的观点 。
2.这篇东西主要为打发5.1长假无聊的时间,没有更高或者更低的目的 。


不断看到直板机和翻盖机的争论,这次想好好比较一下 。
由于懒,没有附上举例的照片也没有画图说明,全靠文字表达,见谅 。哈哈 。
还是把手机的外观构成分成几个区域说吧,这几个区域不可或缺但也可能被合并 。

1.显示区:
现在看就是屏幕了 。随着要显示的内容不断增加,这个区域的面积不断扩张,而且四周要有必要的边框 。
直板机的屏幕会位于正面上方,翻盖机会在盖的内侧,很难有什么改变 。就像我们的眼睛长在身体高处一样,哈哈 。如果放在下面,那就被按键盘的手指遮挡住了 。从人体看,和眼睛平行的就是耳朵,那听筒就会在屏幕的上方,一定如此,除非想在通话时顺便用唾液清洗一下屏幕,才会把听筒放在屏幕对侧 。
屏幕的厚度在不断减小,但遗憾的时屏幕护壳的厚度反倒难以减得太薄,尤其对于“大脸在外”得直板机来说 。硬度、韧性、透光率、成本之间得矛盾往往只能通过厚度来解决,在现在得材料技术水平下 。(顺便说一句,如果其他部件得厚度较大,护壳和屏幕得间距可能被加大以保证外观平整,对碰撞缓冲有利,但对光折射不利 。)
而翻盖机得护壳可以做得很薄甚至取消也不足为奇,因为开盖碰撞跌落得几率远小于合上盖的,而大多数翻盖机也不能开盖致180度,除非地面有一“恰当的”的尖锐物体,否则屏幕正面很难受到撞击 。
值得注意的倒是翻盖机的屏幕接线会通过转轴处,而且屏幕的开关其实比直板机更频繁,有时用户还会不自觉的反复高速折叠翻盖,造成频繁突然的开闭屏幕,对屏幕寿命产生恶劣的影响 。而直板机的屏幕平时处于“待机”状态,切换到“开机”状态的电压差小,“关机”一般采用了延时设置,相对“柔和”一些 。而且,对于双屏翻盖机来说,两个屏幕之间的切换也要求软件考虑得更周到,测试更严谨 。

2.输入区:
现在看就是一般就是键盘 。这个区域在触摸屏手机上被整合进了显示区,但大多数手机还是存在的 。
这个区域在直板机上被压迫的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机型上已经没法再小了 。如果作为人机工程研究,两个横向按键的“按压有效区”的间距不应小于大拇指呈30~60度范围内的手指肚(不是外形轮廓,而只是可能发生形变的手指肚,哈哈)横向尺寸,就是说,在自然操作下,不应同时能按下两个键 。不方便操作的设计是失败的,出现一下也会很快消声匿迹的 。
按键可以做成凸的,也可以做成平的(参见普通PC键盘、笔记本键盘和工业放水按键键盘),但按压后需要一个弹性压缩距离来确认手感,这样不仅“舒服”也使误动作概率下降,但同时也加大了按键的厚度 。
而翻盖机的按键面积比较充足,主要因为按键对侧的屏幕的尺寸较大 。由于面积的增加,翻盖机的操作手感一般会好于直板机,按键的距离可以较大,而人的手指是需要一定的位移来确认相对位置的 。但其面积也不应超过以正常握持后的拇指根部为圆心,以拇指长度为半径的原形范围内,否则可能就要双手操作了 。并且还要根据自然握持方式,确定常用按键均处于35度左右的拇指“舒适”移动的扇形内,就是只有拇指关节动,而手不用移动,这样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但另外一些功能键则应布置在此扇形的边缘,让手机稍“费力”才够得着,防止误操作 。
由于翻盖机的输入区面积有点过大,所以设计师往往费尽心思来布置,其实本人觉得整洁明快的整体式外观比较耐看,仅供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