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的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 。病原体除猪轮状病毒外,从小孩、犊牛、羔羊、马驹分离的轮状病毒也可感染仔猪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 。轮状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18-20摄氏度的粪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个月 。
一、 流行特点
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后,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土壤等,经消化道途径使易感猪感染 。排毒时间可持续数天,可严重污染环境,加之病毒对外界环境有顽强的抵抗力,使轮状病毒在成猪、中猪、仔猪之间反复循环感染,长期扎根猪场 。另外,人和其他动物也可散播传染 。本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感染率最高可达90%-100%,在流行地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都已感染而获得免疫 。因此,发病猪多是8周龄以下的仔猪,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0%以内 。
二、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 。常方性流行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 。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生后几天的仔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 。通常10-21日龄仔猪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3-8周龄仔猪症状更轻,成年猪为隐性感染 。
三、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致使胃弛缓,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 。
四、 诊断要点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病猪多为幼龄仔猪,主要症状为腹泻 。根据这些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在自然病倒中,往往发现有轮状病毒与冠状病毒或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使诊断复杂化 。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
五、 实验室检查
采取他猪发病后25小时内的粪便,装入青霉素空瓶,送实验室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是夹心法酶联铭疫吸附试验,也可做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均可迅速得出结论 。还可采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冷冻,供荧光抗体检查 。
六、防治措施
1、治疗: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发现病猪立即停止喂乳,以葡萄盐水或复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克,氯化钠9.20克,甘氨酸6.60克,柠檬酸0.52?克,柠檬酸钾0.13克,无水磷酸钾4.35克,溶于2升水中即成)给病猪自由饮用 。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投用收敛止泻剂,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一般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
2、预防: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一般的兽医防疫措施,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在流行地区,可用猪轮状病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对母猪或仔猪进行预防注射 。油佐剂苗于怀孕母猪临产前30天,肌肉注射2毫升;仔猪于7日龄和21日龄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在后海穴(尾根和肛门之间凹窝处)皮下,每次每头注射0.5毫升 。弱毒苗于临产前5周和2周分别肌肉注射1次,每次每头1毫升 。同时要使新生仔猪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和减弱病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