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旨:
文章通过对故都的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秋色的特有的美,勾勒了故都之秋的清、静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念、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忧虑、冷落的情怀 。
三、课文结构
(指导学生作疏理全文结构的训练)
先依据练习的框架,作自读 。然后逐层提示如下: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1、写故都秋之感 。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
2、写江南秋之感 。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 。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
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
槐树落蕊而知秋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
记叙秋蝉残鸣而报秋议论
秋雨淋人人知秋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别之处 。
枣树秋色之奇观
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自然段)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
故都之秋,我减少寿命也要留住 。
四、组织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
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呢?
明确: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 。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
2、 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 。“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
3、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 。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
秋色是这样的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
5、文章是怎样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的?举例说明 。
明确:
第三自然段,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对自然风物稍加点染,把它自然地再现出来,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背景;地面上,爬着五颜六色的牵牛花;天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 。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浓茶,举头望碧空,俯身看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 。这里静中有动,绘声绘色,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之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完全溶合在画面之中 。但是,画面上笼上了一层作家内心的主观感情色彩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牵牛药的蓝朵”,而且认为牵牛花是“蓝色或白色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可见作家内心的孤独、冷静与淡淡的悲凉 。画面中底色都是青蓝灰白等“冷色”,“驯鸽的飞声”反衬出秋晨的寂静 。由此可见,这段文字能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情”与“景”达到完善的交融与统一 。
6、文中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推荐阅读
- 碎片化阅读的利
- 欣在女孩名字里的寓意
- 有道词典同步怎么上传?同步上传的方法介绍
- Win10创意者怎么对ReFS 3.2进行分区?ReFS 3.2分区的操作方法
- 申论万能标题 申论的定义
- Win10定位功能开启和关闭的方法
- 解决WinXP无法自动更新补丁的问题
- 金立L600实用功能总结
- 死亡户口注销登记怎么办理
- XY苹果助手如何进行多媒体管理?XY苹果助手进行多媒体管理的操作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