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上盖房子,真的遥不可及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群“中国超级泥瓦匠”为人类在月球上建起科研站 。
近日,首届地外建造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在月亮上盖房子”展开热议 。
像搭“乐高”一样盖房子
作为人类唯一抵达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虽然国际上发布过少量关于月面建造的论文,但从公开报道来看,目前这一研究还很前沿,而专门以“地外建造”为主题的大规模学术会议在世界范围内更不多见 。中国科学家何以率先发起这样的会议?
首届地外建造学术研讨会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地外建造似乎遥不可及,但它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探索需要,也是航天强国的战略需要 。发起并举办“地外建造”类学术会议,目的就是推动跨学科交叉创新交流,形成推进地外建造的共识和思路 。
2015年,专注于智能建造研究的丁烈云从建筑3D打印中获得启发,开始带领团队从事月面基地建造研究 。目前,国外建造月面基地的技术思路是高能束3D打印,存在大尺寸结构一次性成型困难、耗能大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借鉴中国传统砌筑和榫卯连接方式,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的建造方法与3D打印建造方法相结合,利用月壤烧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再用机器人砌筑,像搭“乐高”一样在月球上盖房子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搭建出较大尺寸的月面建筑结构,而且能耗和造价更低 。
丁烈云介绍,相比于传统建造,地外建造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尤为复杂 。在月球上实施建造,首先必须克服极端环境的考验 。其次,月球拥有超高真空环境,并且存在三四百摄氏度的大温变,传统土木建造方式几乎无法实施,结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 。
“将一瓶矿泉水重量的材料运送至月球,要花费20万美元 。”丁烈云表示,高昂的成本也意味着,地外建造所必需的钢筋、混凝土、水等材料不可能都从地球上“外带”,只有尽可能利用月球上的天然月壤材料进行原位建造 。
另外,月球上每年约发生1000次2~3级的月震,加上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太阳风、微陨石冲击以及月面复杂形貌与地质等,使月面原位建造成为极端复杂且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超级工程 。
一个“从0到1”的过程
“我们如何在极端严酷的月球环境和既有地月关系条件下,充分利用月球原位资源,结合地面成熟的建造技术,创新构建月球人机协同建造体系,实现月面建造智能化实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从月面建造“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三方面,对未来月面建造作了思考 。
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的探月工程目前主要是无人探测,从2003年起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绕月探测,第二步是着陆巡视探测,第三步是无人采样返回 。这三步,中国在2020年以前就如期实现了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月球科学认知和资源利用的需求,因此我们还将持续开展更深层次的探测活动,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探月四期工程 。探月四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科研站的基本型,开展对月球科学的深化研究和月球资源就位利用技术实验 。
于登云介绍,目前,探月四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 。嫦娥六号拟于2025年前后发射,并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与月背首次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获取世界首份月球背面月壤样品 。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包括月球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及飞跃器等 。此次发射着陆区选址在月球南纬85°以上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拟实现对极区永久阴影坑水冰原位证认等科学目标 。嫦娥八号拟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及关键技术先导验证,可与嫦娥七号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 。
推荐阅读
- 网易云怎么上传自己的音乐 网易云怎么上传自己的音乐手机
- 怎么打开iPhone闪付 苹果闪付在哪里设置
- 漆黑的魅影学校装置在哪里得到
- 英雄使命飞机上拆弹是第几集
- 拼多多查看余额在哪里 拼多多怎么查看余额
- 手机wps查找功能在哪里 手机wps查找功能在哪里打开
- 在家自己如何做盐焗鸡
- zoom会议如何获得主持人权限
- 香蕉弄衣服上发黑洗不掉怎么办
- 在微信里怎么查看王者荣耀排名?查看王者荣耀排名的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