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 二 )


这部分学者指出 , 除此以外 , 早在蔡伦以前 , 在史籍里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 。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 , 汉武帝不喜欢他 。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 , 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 。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 , 用纸将鼻子掩盖住 , 进宫去见武帝 。汉武帝大怒 。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91年 。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 , 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 , 逼曹伟能自杀 。据东汉人应劭解释 , "赫蹄"就是"薄小纸也"(后人称为丝棉纸) 。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 , 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 , 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 。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 , 都早于公元105年 , 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
【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综合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 , 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学者认为 , "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 。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 , 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 。至和帝时 , 尚方令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 , 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 , 于元兴元年奏上 , 经推广后 , "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现在学术界倾向于这一种观点 , 就连中学教科书也将"蔡伦发明纸"改为"蔡伦改进纸" 。
然而 , 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 , 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 。这部分学者指出 , 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 , 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 , 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 , 实际上不是纸 , 只是漂丝的副产品 。根据造纸的一般原理 , 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 , 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 。本世纪考古学家发现的几种"纸" , 实际上都不符合这一特征 。
例如"灞桥纸" , 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纸样进行观察 , 不少纤维束横过整个纸状物表面 , 而且大多数纤维在自然端部并未断开 , 从纸状物的边缘又折回到其表面上来 。这说明所谓灞桥纸基本上未经过造纸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剪切 。显微镜还观察到"灞桥纸"纤维壁光滑完整 , 无帚化分丝起毛现象 , 这说明所谓灞桥纸未经过造纸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打浆 。"灞桥纸"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 , 不能算真正的纸 。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 , 如乱麻 。线头等纤维的堆积物 , 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 , 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 。并且"灞桥纸"的发现过程也值得怀疑 , 当时出土物已经离开了现场 , 是4天之后在工人宿舍存放的出土物中捡到的 , 而且捡来之后散乱地放置在取土处一旁的空地上 , 长时间无人管 , 并非是外界宣扬的从"西汉墓"取出 。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上面留有与正楷体相仿的字迹 , 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 , 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