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命肆农耕全文翻译及答案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全文翻译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在他那篇旷世名著《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自由、祥和、平等的太平盛世 , 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风光 , 古往今来引得无数人神往和称羡 。
桃花源景色

相命肆农耕全文翻译及答案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全文翻译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全文翻译(相命肆农耕全文翻译及答案)
然而 , 一千多年来 , 关于桃花源的真实性却一直是个迷 。那么到底是作者纯属虚构的理想社会 , 还是有它真实的原型呢?这里根据历史记载和陶渊明个人史料作一探讨 , 以飨读者 。
一、传说中的原型湖南省桃源县
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千米的水溪,俯临沅水,背倚青山,景色绮丽 , 松竹垂阴,被后人广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型 。唐代人开始在此建有寺观 。宋代更加兴盛 。清代还修了“渊明祠”,并顺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观、祠、亭、洲,诸如“桃花观”“、集贤祠”、“蹑亭”、“探月亭”、“水源亭”、“缆船洲”等 。
桃源县风景
多年来 , 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对此地风物人情、自然景观及历史记载进行了诸多考证 , 认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那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美好的社会生活图景,并非作者的凭空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的当时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真实写照 。
据《苗族简史》记载:东晋时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开始使用“铁犁牛耕”的农业生产方式,但由于生产力还比较低,所能提供的剩余产品极少,因此,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富人和显贵,呈现出了没有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社会现象 。“相命肆农耕,日人从所憩……”相对于内地 , 这里恰如世外仙境一般 。这种情况其他人也有记述 。东晋文人刘敬叔在他的《异苑》中记述道:“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石穴,才容人 。其人入穴 , 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 。”这描述的又是一个“桃花源”,所不同的是一位是渔家,一位是猎户罢了 。其他如武陵地区苗族人民素有对桃树的崇拜 , 以及见客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习俗等,都能说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指武陵地区的苗家社会 。
二、江苏省连云港市 , 这里也有两个叫武陵的地方
一般来说 ,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都是经过提炼的 , “杂取种种 , 合成一个” , 那么 , 除了桃源县的苗家寨之外 , 是否还有其他地方的原型呢?
古代海州即今连云港市地区有两个武陵的地名:一个是载入《魏书》的“武陵郡” , 故城遗迹犹存 , 在今赣榆县沙河城子村;一个是云台山脉的宿城山西麓 , 至今保留有武陵古邑的地名 。江苏连云港的宿城山凹 , 三面环山 , 一面向海 , 除了翻越虎口岭 , 与外界无路可通 。这样一个僻在“东海隅”的天然巧成的“坞壁”堡垒 , 中间却是一片坦荡美丽的川原 , 山畔竺篁摇曳 , 地名大竹国 。这样的世外乐土 , 与诗人在文中描绘的景色十分相似 。更为重要的是:诗人陶渊明曾亲自到过这个地方 , 他在著名的《饮酒诗》里写道:“在昔曾远游 , 直至东海隅 。”南唐诗人李中早就意识到陶渊明到过宿城山;苏东坡也知道陶渊明吟咏过宿城山 。
宿城风景
清末两江总督陶澍自称陶渊明的后裔,也是研究陶渊明的学者和专家,他曾著有《陶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一书,他还于道光十六年向道光帝瑐宁讲述了高公岛、宿城一带“鸡犬桑麻”的“太平景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