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典故的诗句 有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四 )


今天复习虞世南的《蝉》,原文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这首诗的大意是:蝉儿端居在高大萧疏的梧桐树之上,悠然自得地垂着状如冠缨的触须,自由自在地饮着上天赐予的清露 。同时,发出清脆响亮的蝉鸣声,蝉声回荡在树林之间,久久不断 。蝉儿总是栖息在高处的树枝之上,足以傲视群虫,所以叫声自然而然地会传的很远很远 。一切都是本性使然,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
虞世南这首《蝉》是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就是采用比兴手法,以蝉自喻,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他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巧妙地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两句既是这首诗“点睛”之笔,是诗评人常说的诗眼,也是广为传诵的经典名句 。这里尤其强调“居高”自能致远,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凭借权势地位或者他人帮助,自能声名远扬 。由此可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
2021年11月27号
李世民,即唐太宗,在位22年,享年50岁 。唐王朝的建立他起了重要作用 。即位后,常以隋亡为戒,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知人善任,注重纳谏,励精图治,使唐初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史称的“贞观之治” 。在文学上,他也有一定的造诣,写了一些诗歌 。著有《唐太宗集》 。
今天复习李世民的《赐萧瑀》,原文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
这首诗的大意是:猛烈狂疾的大风吹来,才看得出哪些草强劲有力,傲然挺立 。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动乱之世,才能识别出忠贞不二的忠义之臣 。一勇之夫,只有勇气和胆量,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 。而那些有见识的人,或者说智勇兼具的人,其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
据记载,唐朝初期有位大臣名叫萧瑀,此人正直敢言,关键时刻,屡次向唐高宗建言,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李世民的顺利登基,是凌烟阁中第九人 。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宰相 。但由于他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 。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不但文韬武略,还能诗善文 。李世民对萧瑀十分满意,专门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
李世民这首《赐萧瑀》是一首五言绝句 。一方面,盛赞了萧瑀的仁德,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 。另一方面,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
总的来看,这首诗极富于哲理 。全诗简劲精辟,境界宏大,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也具有启迪作用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是说,患难之中才考验一个人的品格 。这两句是传颂千年的名句,广为流传,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版本 。如“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心”或者“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 。”其实就是困难的时候顶得上,危险的时候立得住 。
2021年12月3号
今天复习《金缕衣》,原文如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