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个人资料简介 李兰娟为何销声匿迹( 二 )


就是凭着这一根针、一把草,李兰娟治好了很多村民的病 。

李兰娟个人资料简介 李兰娟为何销声匿迹



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开始招生,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 。
大队书记说:“按照大队实际需要,李兰娟作为赤脚医生我们是不放的,我们很需要她,但是,也不应该耽误她 。”
李兰娟要走了,许多村民听说了这个消息,纷纷赶来送行 。
李兰娟说:“你们不要送我,陪我上山采一天的草药吧 。”
于是,李兰娟和几个农民背上中饭,到叶家山一带采了一天的药 。
多年后,李兰娟笑言:“我觉得这是最有价值的送行 。”
李兰娟是带着疑问来到学校的,她说:“我晓得心跳不整齐,但不晓得为什么不整齐 。我知道用这个药,但不知道为什么用这个药 。”
带着这些问题,李兰娟在大学里如饥似渴地学习 。
1973年夏,李兰娟毕业,有人动员她做学校的团委书记,可她不愿意,她说:“我下决心这辈子要做一个好医生,不愿意做行政工作 。”
后来,李兰娟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
医学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走投无路传染科 。”
可几个月后,她却主动离开了人人称羡的“金眼科”,却转身来到了“走投无路”的传染科,原因是,她查出自己有远视 。
当时,许多前辈老师告诉她,远视到四十几岁就容易老化 。
李兰娟认为:作为眼科医生,早早就视力老化了,那还怎么做个优秀的医生呢?
【李兰娟个人资料简介 李兰娟为何销声匿迹】
李兰娟个人资料简介 李兰娟为何销声匿迹


刚到传染科不久,李兰娟接诊了一位患有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这名患者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进院不到10 天,黄疸迅速上升,消化道出血、昏迷,人很快就没了 。
李兰娟作为一个医生,眼睁睁地看着他死了,束手无策的她觉得很愧疚 。
那个年代,爆发性肝炎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是国内外一个共同的难题,当时的李兰娟根本无能为力 。
而这一难题,在1986年得到了转机 。
在给一位肝肾综合症患者进行肾透析时,李兰娟突然眼前一亮,她后来说:“这个病人体内积聚了很多的黄疸、毒素,透析清除了这些有毒物质,不但肾功能得到改善,肝功能也得到了改善,昏迷也能够醒过来 。那血液净化技术会不会对治疗重型肝炎也有帮助呢?我下决心要做人工肝研究 。”
说干就干,李兰娟当年就向省卫生厅申请了3000元的青年科研基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人工肝的研发之路 。
有很多专家劝她:“人工肝是没有希望的,肝脏的功能太复杂了,你怎么能替代得了它?”
李兰娟却认为,人工肝技术是个方向 。
于是,她反复探索,研制设备置换了一茬又一茬,同事离开了一批又一批,直到1992年,李兰娟才成功研发出第一台人工肝治疗设备 。
1996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过去的11.9%一举提高到78.9%,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5.4%提高到43.4% 。
2013年,以李兰娟为第一完成人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如今,“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全世界医治人数最多、治疗技术最为成熟的人工肝系统,推广至全国大部分地区 。
李兰娟的人工肝治疗病房里,常年有全国各地赶来培训的医生和护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