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枇杷是多得了 , 又甜 , 可惜独吃心里一点也不甜 , 上海是不要想寄过去了 , 儿子在上海已经错过了一个春天 , 又要错过枇杷的美味 , 这种滋味不是一两颗美味的枇杷可以填补的 , 上午与上海的阿姨聊天 , 也说只盼错过枇杷不要错过杨梅了吧 , 唉 , 这个一天天的盼 , 真是太长了 。
枇杷要算苏州东西山的枇杷最有名的 , 由于枇杷上市期短 , 所以尝一尝这种南方佳果 , 确实是一种很有时令感和趣味的体验 。
枇杷叶子(枇杷叶子和什么一起煮治咳嗽)
枇杷和琵琶 , 两个词用普通话读完全同音 , 字形上也有相似之处 , 都用“比”、“巴”作声符 , 但是苏州闲话读却是不同音的 , 我来读“枇杷”(bibo)而“琵琶”(pipa)
那么它们是不是有同源关系?先有枇杷还是先有琵琶?本草学界的传统观点是:琵琶一名出现在先;枇杷一名出现在后 , 是因为叶子的形状像琵琶而得名 。把今天的乐器琵琶和枇杷的叶子放在一起 , 确实可以看出二者的形状有相似之处 。
还有两则江南地区的古代笑话 , 先是明末乡下人送县令枇杷的时候写错了字 , 写成了“琵琶“引出文人的两句打油诗:“琵琶不是这枇杷 , 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 , 满城箫管尽开花”
与明代画家沈周也有一则关于枇杷的笑话 , 有人送给他一盒礼物 , 盒子外面写着“琵琶” , 沈周打开一看 , 却是枇杷 , 沈周幽默地说“听之无声 , 食之有味“从以上的资料都会让人认为肯定是先有琵琶再有枇杷 , 再讲枇杷的叶子确实蛮像琵琶的 。
其实不然 , 在传世典籍中 , “枇杷”要比“琵琶”更早出现 ,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枇杷橪柿”一句 , 是作为植物名称的枇杷的最早记载 。东汉有乐器琵琶的最早记载 , 然而并不是“琵琶”两字 , 却恰恰是木字旁的“枇杷”两字 , 由此可见 , 植物名枇杷决不是由乐器名琵琶而来 , 乐器琵琶一开始反而是借用了“枇杷”一名 , 后来才专门为它造了“琵琶”两字 。
所以 , 还是说先有枇杷后有琵琶 。
在苏州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谚语:“枇杷叶的面孔 , 翻转来就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翻脸就翻脸 , 翻脸比翻书还快 。最近我家侄子新添了一个小宝宝 , 前一秒引引他笑得“咯咯”后一秒“哇哇”大哭 , 真的是“枇杷叶的面孔 , 翻转来就毛”
【枇杷叶子和什么一起煮治咳嗽 枇杷叶子】以前我单位有个区总也是的 , 与我们聚会开始一起喝酒客气地劝大家“吃啊吃啊”我们可能一个不当心讲错一句话 , 马上拿出枇杷叶面孔“册那 , 册那”骂起人来 , 我们几个苏州人暗地里要讲“这个人素质太差了 , 枇杷叶面孔也算了 , 还一直讲粗话”
我小时候还听我外婆拿天气讲成“枇杷叶面孔”热天来阵雨 , 外婆就讲“这个天啊 , 枇杷叶面孔 , 说变就变得”
那么 , 枇杷叶怎么会与面孔联系起来呢?这个出处应该就是从东山的枇杷流传出来的 , 枇杷叶子的边缘有锯齿,有点刺人 , 叶子正面较平,手感平滑;背面则有茸毛,手感毛糙 。
推荐阅读
- 如何缓解晕车恶心想吐 如何缓解晕车
- 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和什么节 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 上元节 下元节
- 新核桃和旧核桃哪一种好
- 产前检查时间表和项目 产前检查时间表
- 吃瓜子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吗 吃瓜子有什么好处
- 全瓷砖和半瓷砖的区别
- 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 减肥期间吃瓜子会长胖吗 吃瓜子会长胖吗
- 谷雨的来历和传说 谷雨的来历
- 平安夜的由来真实来历和八国联军 平安夜的由来与八国联军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