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昌龄李颀翻译 送王昌龄李颀点染手法

一、高考回顾

送王昌龄李颀翻译 送王昌龄李颀点染手法


送王昌龄李颀点染手法(送王昌龄李颀翻译)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2018年浙江卷高考试题)(6分)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
【送王昌龄李颀翻译 送王昌龄李颀点染手法】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的心情 。(2分)
【答案】久留(逗留)依依不舍
【解析】“淹留”为逗留的意思 。体现作者与朋友告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6分)
【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
【解析】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做题步骤:先“点”,再“染”,最后落到情感上 。可以根据《雨霖铃》推出来这首诗怎么鉴赏 。
二、知识清单
(一)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就是把握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诗词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多称“物象”或“意象”,高考要求鉴赏的主要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作品中描写的物象的融合,它往往含有一定的中国情意化背景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类 。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 。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
2.事物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事物形象(简称“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 。
在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 。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意境),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
(二)鉴赏诗歌语言
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三)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易混点和难点
1.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