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刘辰翁的词作中 , 这种“和韵”的词作不在少数 , 其中有一首格外引人注目 , 那是他用南唐后主李煜的原韵创作的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刘辰翁是这样写的:
梅梢腊尽春归了 。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 。唯有华风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 。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
开篇两句“梅梢腊尽春归了 。毕竟春寒少” , 指明时间时间 。腊梅入冬开花 , 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 , 所以人们多在雪后去欣赏腊梅 , 一睹腊梅在雪中开放的风采 , 所以人们也将腊梅称作雪梅 。腊梅花入冬初放 , 冬尽而结实 , 伴着冬天 , 故又名冬梅 , “踏雪寻梅”说的就是雪中寻梅、赏梅的情景 。
从刘辰翁开篇两句所描述的情景来看 , 枝头的梅花已然过了开花期 , 表明时节已是寒冬即将过去 , 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 。这时候的天气很不稳定 , 时暖时寒 , 但是词人认为再怎么样 , 春寒要比冬寒好啊 。
从开篇自然、从容、淡定的笔调中 , 我们似乎可以感知到在冬去春来的时刻 , 词人的心情也是轻松舒畅的 。或许是词人经历了漫长的严冬后 , 内心也是极其渴望春天的一抹暖阳的吧 。
但是从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中 , 我们可以感到词人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春天而感到格外喜悦 , 这是为什么呢?
先看词义 , “乱山残烛雪和风” , 乱山 , 是词人居住的周围环境 , 写出周遭环境 。残烛 , 昏暗的灯光 , 映照词人居住的室内环境 。雪和风 , 又是居室之外的天气状况 。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这样的凄冷画面:屋外风雪交加 , 皑皑白雪已经山林点缀成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 当视线回到词人的居所内的时候 , 冷清的居所内只有一支快要燃尽的蜡烛 , 昏暗的烛光成了居所内唯一的暖色调 。这与居所内的其他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接下来的一句“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 大意是说 , 即使是这样凄冷的居住环境 , 已经要比当年在飘零寓居时的居所条件要好一点了 。虽然此时风雪交加 , 室内冷冷清清 , 但至少词人还有一个容身之所 , 当年可是连一个像样的容身之所都没有 。
这句话隐含着怎样的信息呢?原来这与词人的人生际遇是有关的 。刘辰翁生活在宋、元之际 , 入元后 , 刘辰翁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 , 他定居于须溪之畔 , 并自号“须溪先生” 。一开始的生活 , 肯定是很清苦的 , 因为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所以结合刘辰翁的这段经历 , 就不难看出 , 词中所蕴含的信息 。
前文已经谈及刘辰翁向前代词人学习 , 用“和韵”的方式创作的事实 。刘辰翁在隐居初期 , 曾用辛弃疾的《青玉案》一词的原韵写过一首词 , 词中有“今夜上元何处度 。乱山茅屋 , 寒炉败壁 , 渔火青荧处”的词句 。
这几句大意是说:今夜的元宵节在哪里度过才好呢?身处连山茅屋之中 , 面对着寒冷的炉灶破败的墙壁 , 只能观赏那青荧的渔火了 。
这首词中 , 刘辰翁通过叙写昔日临安城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 表达了沦落天涯 , 无以寄身的凄惨和愁绪 。这里有必要对刘辰翁的词风稍作补充 , 正好可以与这首《虞美人》互相照应 。
推荐阅读
- 鲛人和美人鱼的区别 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美人鱼
- 心若芷兰出自哪里
- 李煜是哪个朝代的亡国之君 李煜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虞美人古诗拼音版 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
-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川九寨沟的繁花与春雪相遇
- 周生如故原著古代篇 一生一世美人骨原著小说
- 一生一世美人骨剧情简介 长安如故原著小说
- 真正的美人鱼长什么样子 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鱼吗
- 中国最后一条美人鱼 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鱼吗真实,视频
- 1962年活鲛人图片 美人鱼真的存在世界上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