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民俗文化特色 全面解读羌族文化特色( 五 )


历史
“羌人”分为“先古羌”(秦朝之前的古羌人)和“后古羌”(秦朝之后的西羌“胡夷”民族又叫羌族) , 先古羌在秦统一后 , 和东部人群融为一体 , 形成汉族的胚胎 。
有学者认为:包括夏、周、秦等 , 可能都与古羌人相关 。殷商时有用羌人来祭神的习俗 , 被认为来自于战争俘虏 , 是频繁接触、摩擦的象征 。
后古羌自秦朝以后从西北涌入 , 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部分汉族、羌族以及西南各操藏缅语族语言的少数民族 , 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景颇族、独龙族、怒族、土家族等 。
今天的所称的“羌族” , 仅仅是古西羌诸部中的一支 。今天的羌族以及古西羌诸后裔民族都经历了多次迁徙 。今天的这支古西羌部落“羌族”在进入今天居住的岷江、涪江流域一带之前 , 自称“子拉族” 。
羌族的民风民俗1、服饰
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 。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 。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 , 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 。解放后今 , 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 。男子喜包青色头帕 , 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 , 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 , 有的长衫饰有花边 。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 , 可以防寒、遮雨、垫坐 , 且适于劳动 。
2、婚姻家庭
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 。解放前 , 婚姻由父母包办 。妇女地位低 , 盛行入赘 , 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 。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 , 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 。解放后 , 特别是现在 , 婚姻方面的一些落后习俗已得到改变 。
3、丧葬文化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 。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 。火葬是其传统葬俗 , 每个家族或早期部落都有自己的火坟场 , 用石砌围圈 , 往往有碑记载姓氏与开始设立坟场年月 。目前仍盛行火葬 。60岁以上正常故 , 认为是寿终归天 , 要唱丧歌 , 举行火葬 。也有遵老人遗嘱是否选择火葬的 。凶死或传染死者则必须火葬 。婴儿死后装小木棺置于岩洞为岩葬 。也有的死婴装棺放入河水中飘走称为水葬 。
4、饮食待客
羌家好客尚礼 , 家中来客 , 全家热情相迎 , 问寒问暖 。远客临门 , 立即备酒饭茶招待 , 并献敬酒歌 。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 , 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 , 唱敬酒歌以示祝福 。客人谈话 , 不能随意打断 。晚上睡觉 , 先安排客人睡下 , 除老人外 , 不得睡于客人先 。早上起床 , 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 。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 。坐火塘四周 , 男女、宾主有别 。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 。
5、特产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 现在中国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 , 人口大约有三十万左右余人 , 特产与四川大部分地区相同 , 口味偏重麻辣 。
6、民居
一般都住寨子坪村 。丹青水磨 , 秀美山川 , 在老人村、寨子坪村、黑土坡、刘家沟也以民族歌舞和坝坝宴 。
【羌族民俗文化特色 全面解读羌族文化特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