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的格式( 图片 写信的格式范文图片)

现在一提“书信”都知道是信件 。古代的“书信”则是两回事 。“书”是信件 , “信”是使者 , 也就是送信之人 。如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自可断来信 , 徐徐更谓之 。”这里的“来信”就是前来提亲的媒人 。把“书”与“信”合成一个词的是《晋书?陆机传》 。唐人写诗才有把“信”单指信件的提法 。如大诗人元稹《书乐天纸》:“不忍拈将等闲用 , 半封京信半封诗 。”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
书信是实用性独立文体 , 写起来比较自由 , 但也要讲究格式 。古代书信大致分为给长辈、平辈、晚辈三种 。不管给谁写信 , 至少要有上款(受信人)、正文和下款(写信人)三个部分 。但是 , 在历史上这三个部分的先后次序并不一样 。汉魏六朝时期 , 常要先写自己的姓名 , 后列受信人的姓名 , 像《报任少卿书》 , 写信者是司马迁 , 一上来就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写了正文之后 , 再来点谦词就不写署名了 。但在明清以后 , 一般是按照上款(受信人)、正文和落款(写信人)、日期这样的顺序写 , 一直延续至今 。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使用、传承和发展 , 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格式 。一封完整的书信至少应包括六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 。

写信的格式( 图片 写信的格式范文图片)


写信的格式范文图片(写信的格式(图片))
因为收信人的年龄、身份、地位、职业不同 , 写信时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就要有相应的区别 。比如在称谓语中 , 给长辈写信 , 称谓语加敬称但不具名 , 如给父亲写信 , 称谓语加“大人”二字 , 提称语为“膝下”、“膝前”、“尊前”等 , 然后以“敬禀者”引写正文 , 末尾祝愿语如“敬请福安”等 , 署名写“男(或女)某某叩禀或敬叩或拜上” , 最后写上日期就可以了 。给平辈写信敬称要讲究一些 , 如给朋友一般称仁兄、先生等 , 对比较亲近或年轻的朋友多用“足下” 。末尾祝颂词用“安”、“祺”、“祉”等 。如果对方是公职人员 , 则应为“敬颂公祺”、“敬颂公绥” 。下款署名多用“某启”、“谨启”、“鞠启”、“手启”、“手书”、“白疏”之类的字眼 。给晚辈子侄写信可随便些 , 抬头直呼其名即可 , 结尾问好与否关系不大 , 落款用“谕”、“示”、“白”等字 。老师给学生写信 , 落款只写名字即可 。
古代书信中一般不会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 , 一是让人觉得简慢 , 二是看起来没有文采 , 凡是遇到这种地方要委婉处理 。如给朋友写信 , 提到对方可用先生、仁兄、砚兄等 。写到自己可用在下、小弟 。说道第三方时用“彼”、“渠”等 。还有 , 国人向有“礼多人不怪“的习惯 , 这点同样适用于写信 , 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要多用谦称 。如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 , 不能称“我夫人如何如何” 。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用“菲”、“芹”、“寸”、“薄” 。如“薄酒一杯 , 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这类讲究很多 , 应加以注意 。
【写信的格式( 图片 写信的格式范文图片)】

推荐阅读